
發佈時間:11:25 2023-08-16

鄉郊發展收地令很多社區貓狗喪失棲息地,沒有收到政府資助的義工組織「浪貓薈」多年來堅持救助受影響的貓貓,每隻救回來的貓都有牠們的故事。貓和人類一樣有情緒,亦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今期一起走進浪浪們的世界,與貓同行。
安穩的棲息地、能夠解決溫飽是貓貓狗狗們得以生存的關鍵。然而,新界多地陸續收地發展,遺留下大量的流浪貓狗等待救援,讓義工與時間賽跑奔波救助。「浪貓薈」一直營救因屏山收地喪失棲息地的流浪貓貓,然而貓舍已經爆滿,在元朗的貓舍已有七、八十隻貓貓, 所以亦希望能夠盡快為貓貓尋找到新家,讓義工有更多的空間救回收地範圍的貓。
創始初衷 雙向拯救
講起當初為何要成立「浪貓薈」,負責人阿英就說:「其實故事一匹布那麼長,八年前我正經歷人生低潮,有一天我帶着兩隻狗狗在村裏散步,偶然間發現一群流浪貓。看見牠們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只求溫飽,當下感到自己的困難微不足道了。」因為和這些貓貓相處成為了阿英生活的一部分,她決定背起照顧這些浪浪的重擔,正式踏上餵食、救助、絕育、尋家的獨立義工之路。阿英說她經常凌晨三四點去餵貓貓,亦經常見到明明前一日還來吃東西的貓貓,第二天就不見了,或是被車死了的事情。
「做獨立義工之後逐漸覺得這樣不是辦法,能夠救助的貓貓有限,所以最後我決定成立「浪貓薈」這個組織,希望能夠盡力救回更多的貓貓,亦都可以給牠們一個安穩的地方生活。」阿英說。要做甚麼就盡全力去做,「浪貓薈」現時有十幾名義工照顧貓貓,義工Ally說:「阿英現在幾乎每晚都開車去收地範圍餵食浪浪,評估需要救助的貓貓數量,如果可以的話就盡量一次抓到牠們。每天都要工作到第二天天亮,十分之辛苦。」而阿英就說這不算甚麼,每次很累的時候,看到貓舍裏貓貓安心生活就覺得甚麼辛苦都是值得的。
Ally成為義工的原因和阿英非常相似,義工Ayu就說:「之所以會來「浪貓薈」是因為我覺得在這裏大家真的像一家人一樣,這裏真的是以貓貓的需求優先,我來後更加了解貓貓的行為,覺得很開心。」她們坦言道,每次來幫忙之後都捨不得離開,每次從貓舍回家都要跑着去追尾班車。
趕在圍封前救貓
近年政府在新界各處收地,阿英就說:「這對流浪貓貓的影響很大,牠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消失,失去了安穩的生活。而且一旦開始收地,政府圍地我們就沒有辦法進去救援,牠們會否遇到不測我們亦無從得知。」收地起樓的各種挖掘聲、拆除聲更加令到那個範圍的流浪貓貓受到驚嚇,衝出馬路導致慘劇發生或者會讓牠們不吃不喝,躲藏角落最終離世。所以阿英就說救助因收地而流離失所的貓貓刻不容緩,一定要趕在政府圍封之前將牠們帶回貓舍,所以她們的救援工作就相當於和時間競賽,能夠多救助一隻就盡量多救助。
負責人阿英就說:「我們救回來之後通常都要困籠隔離兩個星期左右,檢查清楚牠們的身體狀況是否健康、有沒有絕育、有沒有懷孕等等的情況。由於牠們之前已經習慣在一個大空間活動,在大自然無拘無束的生活突然間被困籠就會十分警惕,所以幾乎救助回來的貓貓都好怕人。我們也是慢慢和牠們建立起信任關係,即使被牠們兇都堅持每日和牠們說話。」阿英笑自己不受貓舍內的貓貓歡迎,經常不理她,她亦擔心未來貓舍位置亦在收地範圍內,若然被收地該何去何從?
「浪貓薈」最近申領了「註冊慈善機構」牌照,阿英說主要是希望能夠向政府申請建立貓貓收容所,令更多的貓貓可以有一處容身之地。亦在努力尋找新地點作貓舍。現時「浪貓薈」因收地救助回來的貓貓就有八十七隻,兩處貓舍總共有一百二十隻左右。「我們都有努力在幫貓貓尋家,但近來想領養的人數愈來愈少,再加上我們都明白非常多的浪浪因為驚青的性格其實是不適合被領養的,所以我都做好了救牠們回來就養牠們一輩子的準備。而且要領養的話,都希望牠們能夠去一個好心人的家。」阿英說。
漫漫長路為貓尋家
大概兩三歲的「晴晴」是在元朗的一處餵貓站附近發現的,當時牠身上帶傷,傷口可以清楚見到血淋淋的皮肉,受傷範圍十分之大。「當時我們從村民口中得知,一些討厭貓的居民用熱滾水潑向牠,但其實浪貓走進民居,無非是肚餓或者避雨而已,牠們並不會騷擾居民,如果沒有發現食物或避完雨便會走。但是有些人選擇用殘暴的方式趕走牠們,導致牠們對人的戒心非常重。」義工Ally說。發現晴晴時無法即時帶回貓舍,只能夠在糧食中加入治療傷口的藥物,每日觀察建立信任關係及等待傷口情況好轉後,才將晴晴帶回貓舍醫治,同時也將晴晴的女兒婷婷帶回,從一開始晴晴十分排斥婷婷到現在兩母女關係親密,令Ally她們十分開心。
「Lucky」是義工在垃圾站發現被遺棄的貓貓,估計已經十幾歲了。義工Ayu說:「發現牠的時候全身上下非常污糟及瘦小,Lucky身體不是很好,我們亦有定期帶牠去見獸醫,希望查出牠有甚麼病。現在仍見到牠的身上有口水漬,那是因為牠患有口炎,但因為還不清楚身體狀況如何,所以暫時沒辦法做口炎手術。我們明白一般人不會領養一隻不清楚得了甚麼病的貓貓,但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知道牠的故事,牠能夠擁有一個愛牠的家。」
在「浪貓薈」還有許多貓媽媽,牠們的貓B不是被領養了就是返回了喵星,剩下牠們無人問津。兩歲的「七喜」就是其中一隻,牠是阿英第一批救助回來的因收地流離失所的貓貓,救助回來的「七喜」未到一歲便已誕下七隻BB。義工Ayu說:「發現牠的時候八號風球正懸掛,牠帶着七隻BB在街上瑟瑟發抖。救回貓舍後發現營養不良的七喜原來還有孕在身,在貓舍誕下三隻貓B,其中一隻因夭折。而七喜驚青的性格亦成為了牠尋家的絆腳石。」
阿英說自己知道要承受高昂的醫療費用、貓貓們漫長的康復之路及可能並沒有人申請領養等狀況,但她們沒辦法做到見死不救,她們會一直照顧牠們,直至最後。
【東周刊】更多精彩 敬請瀏覽
《東周網》:www.eastweek.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