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4:44 2025-07-26

不少品牌在製作化妝及護膚品時,會進行動物測試以確保成份對人類安全。然而,動物測試過程極為殘酷,對動物造成難以承受的痛楚及傷害。隨着國際社會對動物福利意識提高,多個歐盟國家均已立例禁止化妝品動物實驗,亦有不少機構推出零殘忍認證,向全球消費者宣揚愛護動物的信息。
194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毒理學家H·德萊茲(H. Draize)及雅各·M·史派斯(Jacob M. Spines)設計出一項急性毒性試驗,用作測試睫毛液內碳成分引致的敏感及毒性,實驗人員會將測試物抹到一隻活動受限制和沒有被麻醉的動物的眼睛或皮膚上一段時間,並記錄它的效果。這些動物會被觀察長達14天,檢測皮膚有否紅斑和水腫,發紅、腫脹、出現分泌物、破潰、出血、眼睛有否混濁或失明等。測試對象通常是白化兔,然而其他種類的動物也有使用,包括狗。如果測試造成該動物不可逆轉的損傷,動物會被安樂死,即使沒有永久性損傷,也會被安排重新參與測試,再次經歷這痛苦過程,慘無人道。
很不幸,「德萊茲測試」後來成了化妝品牌最常用的測試方法,直至七十年代才有研究指出,人類與兔子的眼睛構造不同,所以「德萊茲測試」根本不能準確反映產品用在人體的反應,只叫動物白白受苦。此等研究於國際社會造成極大迴響,令生產商開始反思一直沿用的測試方法是否人道,而一些無需使用活體動物的測試方法亦相繼興起,並獲得業界採用。
其實早於2013年,歐盟已通過禁止在動物身上測試化妝品,和銷售動物測試化妝品的法例,而印度、以色列、挪威、冰島等國家亦相繼跟隨。美國人道主義協會資料顯示,全球已有 41 個國家立例限制或禁止化妝品動物測試,但這些國家中仍有化妝品品牌為要打入海外市場,而在外地進行動物測試。
話雖如此,去年中國內地在動物測試條例方面亦有重大突破,宣佈所有「一般性」的美容產品,如洗髮水、腮紅、睫毛膏和香水,將不再需要進行動物試驗,亦可進入中國市場,而「非一般」美容產品,如染髮劑、防曬霜或美白產品,依然需要通過動物測驗,方可在中國銷售。至於我們身處的香港,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第456章)所指,化妝品進口及銷售均不需進行動物測試。
甚麼是「零殘忍」?
近年,不少動物福利機構均創立不同「零殘忍」認證計劃,鼓勵生產商停止動物測試及棄用經動物測試的原材料,給予產品第三方認證,於包裝上加上「零殘忍」認證標籤,讓消費者更易分辨零殘忍產品的真偽,大力推動動物福利經濟圈。
動物測試絕對不是測試產品安全性的唯一方法,人類不應以自身安全為由,讓動物承受痛苦。作為消費者,你亦可透過選擇零殘忍商品來改善動物福利。
「零殘忍」認證計劃介紹

以上內容授權轉載自愛護動物協會《足印》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