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寵物不只有陪伴 與毛孩生活還可預防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養寵物不只有陪伴 與毛孩生活還可預防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更新時間:15:06 2025-03-25
發佈時間:15:06 2025-03-25

現今,越來越多人視寵物為家庭的一份子。
事實上,在某些社會中,人們傾向飼養寵物多於生育。一項調查發現,比起小孩,72%的受訪者更喜愛與毛孩相處。

以下是一些人們選擇飼養毛孩而不生育的原因:

  • 追求其他個人興趣(如事業、個人計劃、興趣)
  • 經濟因素
  • 壓力較小

 不過,除了上述原因,飼養寵物還有其他好處嗎?

飼養毛孩的4大好處

  1. 社交凝聚力

    除了提供陪伴和減少孤獨感外,寵物還可以促進人際關係和增加社會支持感。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沒有飼養寵物的人,有飼養寵物的人認識鄰居的可能性高出60%。這不僅適用於狗主和放狗人士,也適用於所有寵物主人。

    一個對研究了148項相關題目的分析發現,具備穩固社交圈子的人有50%的機會率比社交圈子有限的人更長壽。換句話說,寵物能幫助我們認識新朋友,從而間接改善我們的健康!

  2. 生理健康

    不少研究發現飼養寵物能夠改善你的健康!
    利物浦大學發現,養狗人士能達到運動指引的建議運動量,比不養狗的人高出四倍。每天僅僅步行30分鐘,就能大幅減低患上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結腸癌、乳癌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還發現,放狗 對本身沒有養狗的年長人士的健康甚有裨益。參與照顧社區動物的活動能增加其運動量,能改善他們的生理、社交及心理健康。

    飼養寵物的健康益處並不只局限於狗主和放狗人士。美國心臟協會的報告顯示,飼養寵物能夠降低寵物主人的壓力、血壓、膽固醇及血糖,因而大幅減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 心理健康

    有大量研究證實,飼養寵物或與牠們相處能夠減輕抑鬱和焦慮或增加情緒穩定性。
    簡單如撫摸狗隻,抑或與動物互動均可顯著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幫助我們消除壓力,同時釋放更多巴胺和催產素,對放鬆和建立情感連繫有著關鍵的作用。

  4. 兒童發展

    那些希望同時擁有寵物和小孩的人會感到欣慰,因為寵物對兒童成長同樣有益。飼養寵物有助培養兒童的責任感,亦能幫助提升其自尊心和同理

    多項研究皆發現寵物對兒童的社交技巧、生理健康及認知發展有著正面的影響,其中一項研究更發現,相比沒有寵物的家庭,家中有狗隻的兩至五歲兒童平均來說更活潑、螢幕使用時間更短、睡眠時間更長。

    鑑於寵物所帶來的好處,難怪很多治療方式開始加入動物元素,發展成動物輔助治療(AAT)。於治療中加入動物的方法已被證實可改善社交、認知、動作和情緒功能。

寵物同樣能從互動中得到益處

一項2020年的研究發現,當狗狗看到主人的照片時,大腦中處理與情緒和依附相關的區域會更加活躍;而當看到主人表情快樂時,其大腦中的「獎勵」區域也會被激活。

事實上,動物福利的五項需求指出,與人類互動時的正面體驗能夠改善動物整體的福利! 這些正面體驗包括人類參與愉快的日常活動、平靜地陪伴在側、在訓練期間提供正向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以及身體接觸和提供喜愛的食物。這些人類與動物的互動可以增強動物對正面行為,對牠們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整體動物福利水平。

簡而言之,飼養寵物並與牠們互動能帶來很多好處,這對我們的整體健康有益。同時,這些互動亦對寵物大有裨益,有助於改善動物福利,尤其是當人類在這些互動中展現正面態度的時候。

為確保更多香港人能體驗飼養寵物或與寵物互動的樂趣,並改善飼養寵物的體驗,愛協提供各種寵物的領養服務,並經常透過遊說及倡議促進落實更多寵物友善措施及設施,和倡導負責任的寵物飼養方式,讓更多香港市民能願望成真。

在健全的法律框架下,高水平的動物福利是確保動物在與人類的互動中能真正受益的關鍵基礎。愛協正努力不懈地實現這目標!

以上內容授權轉載自愛護動物協會《足印》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