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生無量天尊!對天賦和靈感觀的理解也不要太狹隘,不是非得成為某方面的大師才叫有靈力。我喜歡學道,這是我的天賦,但我這輩子不可能超過一些大師,我會感到遺憾嗎?不會。一個厲害的道士,不僅僅是因為他有天賦就能成為偉大的,還需要有時代的條件。所以,我們要心平氣和。我主要精力都在研究道家思想,我已經感受到了幸福。我這輩子可能無法超過一些大師,再活三輩子也未必能超過,但我很幸福。所以,不要誤解,我想告訴大家,天賦人人都有。一個人的音樂天賦如果能恰到好處地發揮,並且時代條件允許,他可能就成為莫扎特。那麼,其他的音樂家就不幸福了嗎?他們也很幸福。如果非得讓一個有音樂天賦的人去打功夫,那才是真正的痛苦。
莊子就是這樣開始他的思考的。在「相對幸福」這個問題上,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靈性,個體之間的差異很大,不可能人人平等。比如我,天生手就笨,永遠不可能成為能工巧匠。如果我被送去學雕刻,那對我來說就是折磨。但有些人就是心靈手巧,能雕刻,還能微雕。我就只能把我的冷笑話和爛梗玩得出神入化。天賦在個體之間的差異很大。《莊子》一開始就在討論甚麼是人生幸福,區分了「相對幸福」和「絕對幸福」,那就是《逍遙游》的第一篇。《莊子》開篇就和我們討論人生幸福,這是一種怎樣的哲學?這就是人生哲學,we live for joy,我們為了歡樂、為了幸福而生。《莊子》第一篇就告訴我們鯤鵬的壯麗和小鳥的差別,然後我們可能會覺得成為鯤鵬很好。但《逍遙游》在比較大小、高低、寬廣、狹窄之後,告訴我們所有的大小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所以,我們應該討論的是,人生的幸福首先要建立在天賦的基礎上,這個天賦和靈性人人都有,只是各不相同。
所以,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怎麼樣修行,才能過上最好的人生。在道家看來,最好的人生就是去掉那些世俗和時代習俗規定的人生目標,把這些目標都去掉。我們要在現實中追求一種自由,這種自由就是不去迎合社會當下的價值標準,這些價值標準不是我的目標。我喜歡游泳,就去游泳,但未必非得成為世界冠軍;我滿足我的求知慾,實現深造的願望,但未必非得成為了不起的人—這些目標都不應該存在,它們沒有意義。把這些目標都「無」,這就是「沒有目標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人生的幸福首先要建立在天賦的基礎上,這個天賦和靈性人人都有,只是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