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要攝太歲?六十太歲的傳說|李丞責

中國傳統習俗中,每年都有不同生肖的人犯太歲,每年也會有很多人年頭拜太歲、年尾還太歲。李丞責師傅今期就解構拜太歲究竟所謂何事?當中的傳說又是怎樣。

太歲的緣起

太歲神,全稱是六十甲子元辰本命神。太歲又稱太歲星君,也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

「太歲」一詞,據說在商朝時已經出現。相傳紂王的一位妃子姜氏,懷孕後卻被紂王拋棄。孩子長大成人後,為母報仇大義滅親,協助周文王討伐紂王,成功後被姜太公封為「治德太歲」。東漢劉秀起義成功,又封多名戰將為「二十八宿太歲」。之後道家陸續晉封有德之士為「太歲」,共達六十位之多。

李丞責師傅每年都會和太太劉倩婷及一眾善信,齊齊去寺廟拜太歲。

太歲的循環

古人以天干地支紀年,甲子起至癸亥,六十年為一循環。

據中國民俗,每一個年頭,都會有一位神明掌權當年的一切凡間事務,相當於年中天子。於是,六十太歲與六十甲子年拉上了關係,每位太歲於六十甲子年中依次輪值,是為六十甲子神。至此,太歲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六十位神祇了。

據記載,公元1190年,歲次庚戌,金章宗瑞聖皇太后久病不癒,禱於丁卯元辰(丁卯年太歲),癒,乃命建丁卯瑞聖殿於北京,供奉丁卯元辰,人稱「順星」,後又供奉六十位太歲;為求流年順利,每年正月初八日定為「順星節」。而「攝太歲」這個習俗,亦開始在民間廣泛流傳。

另一方面,秦漢年間起,民間已有「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凶」之說法。民眾認為太歲所在的方向為凶方,不可向太歲,所謂可背不可向,且在太歲方不可動土、遷徙或婚嫁,否則就是為在太歲頭上動士,必招禍殃。元明以後,被列入祀典,歲時奉祀,祈求國泰民安。時至今日,民眾都相信「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又認為沖犯太歲的人,多會流年不利、百事不順、事業困厄、身體不安等。為求心安理得,民眾都會到供奉有太歲的廟宇,祈福攝太歲,以作化解。

神仙的化身

根據道教的說法,太歲神都是神仙的化身,出生降臨於不同的朝代,皆有姓名,由於很多都是武將出身,故會在其稱謂上加上「大將軍」的封號。祂們有不同的來歷及事迹,世人可從生年太歲神的事迹得到啟發。而從當年太歲神的經歷,亦可預測當年的吉凶。

龍年太歲

二○二四年(甲辰年)太歲是李誠大將軍即將降臨,明年生肖龍、生肖牛、生肖兔、生肖狗人士為「犯太歲」外,名字內有「李」、「誠」字均與太歲相沖犯。

凡犯「李誠」太歲人士今年多感壓力沉重工作不能順利,小人相害,容易與人爭執,甚或官非、疾病、意外。因此,凡犯太歲者,如無宗教異見,可考慮攝太歲,以太歲「李誠」大將軍為榜樣。

甲辰太歲李誠大將軍

甲辰太歲元時降生於渭南,名李誠,字克誠,渭南人,為隴右憲司掾,擢知三原。其人至孝,操守清潔,居官寬而能察,威以濟惠,任德緩刊,勸農興學,摒除奸盜,盜賊聽聞其名而不敢入境。當時河南寇賊不軌,朝廷派兵征討,要求各地轉運糧食,因此賦役數倍於以往。李誠依照各戶之貧富高下而分配其徭役,百姓都覺得很公平,於是境內安定,備受朝廷好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