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佑海上風調雨順的天后│李丞責

香港的傳統信仰中,拜天后可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皆因早年香港還有很多漁民,所以海邊的天后廟也特別多。

李丞責師傅就為各位講解,天后信仰的源起。

保護安全

天后,又稱天后娘娘,閩南語稱為媽祖或天上聖母,是著名的航海守護神。

香港開埠之初,是一個小小的漁港,市民多以捕魚維生,所以海上安全便成為極重要的生活條件。傳說天后經常乘一張蘆葦蓆往來海上,拯救遇溺的民眾,於是民眾便尊奉她為保護海上安全的神明。希望在祂的保佑下,風調雨順,使漁船航行順利,漁穫豐富。相傳天后又能預測天氣,賜福漁民,故深受民眾愛戴。

天后傳說

天后據說是興化府莆田縣湄洲人,是五代時閩王的統軍兵馬使林願(一說名惟慤)之女。上有兄弟姊妹共七人(一男六女),她排行最小。出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3月23日。由於從出生到彌月,均不聞哭聲,故名日默娘、默治。

據記載,林默娘出身於名門望族。祖父林孚,是福建總管,也就是掌管兵馬的武官。曾祖父林保吉,當過五代時後周的統軍兵馬使。她的高祖名林圉,五代時在閩當過官。

民間故事中的天后,當然更富傳奇色彩了。傳說在五代時,湄洲灣一帶海妖水怪時常興風作浪,危害漁民性命,海怪首領名晏公,法力高強,他有兩個手下,一名千里眼,一名萬里耳,還有其他水妖,令到很多漁民喪生海裏。金龜山山神轉告當地土地公,請求上報天庭玉帝,玉帝聞報大怒,委命觀音菩薩處治此事,觀音送派遣身邊龍女下凡,擇積善之家投胎出世,一則降妖,二則庇民。

據說,天后13歲得道士授予玄微秘法 。16歲觀井得符,從此學很法術能靈通雙化、驅邪救人。28歲為救海難而捐軀 (亦有說她登湄峰,羽化昇天),以後有求必應。湄洲居民感念其恩澤,因此建廟崇祀,尊之為 「通賢靈女」。有記載稱鄭和下西洋及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均見天后顯靈解救,故朝廷多次加封名號。其封號從南宋時的「夫人」 進爵為「妃」,元代又進爵為「天妃」,到清朝康熙年間,再進為「天后」。

與天后有關的傳奇事迹很多,最受人傳誦者,包括:從小鑽研醫道,妙手回春,行善濟世。父兄出海遇上惡劣天氣時,自己獨自駕舟出海尋覓父兄,膽色過人。甘八歲昇天後,多次顯靈救人等。

滄海桑田

天后廟一般都是臨海而建的,不過香港雖然仍然保留很多天后廟,但很多已遠離海邊,可作為滄海桑田的見證。

從前每年的天后誕,香港的水陸居民都會隆重慶祝,包括舉行專為紀念天后娘娘而設的花炮會,希望天后能庇祐全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除醒獅搶花炮賀誕等必備項目外,還會競投各種聖物等,非常熱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