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彥燾是少數土生土長的生物科技專家, 並創辦了相達生物科技,於美國及香港兩地研發及生產各類檢測產品。
從鬥準到鬥快 檢測專家招彥燾
更新時間:17:16 2023-08-03
發佈時間:17:16 2023-08-03

新冠疫情期間,不時見到檢測專家招彥燾講解檢測事宜,亦會見到他在圍封區內東奔西走,讓他人氣大增,更在二〇二一年及二〇二二年,分別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以及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招彥燾是少數土生土長的生物科技專家,雖然在美國升學及創業,成功研發能大幅提升檢測準確度的「樣本處理」技術,但始終情歸出生地,一七年決定舉家回港拓展業務,並展開癌症檢測新項目。

中途卻遇上新冠疫情,他毅然擱下新項目,協助國家及特區政府先打一場由鬥準到鬥快的病毒檢測戰。疫後重投癌症檢測項目,最近已成功研發全球首創尿液檢測子宮頸癌技術。

 

招彥燾是少數土生土長的生物科技專家, 並創辦了相達生物科技,於美國及香港兩地研發及生產各類檢測產品。
招彥燾是少數土生土長的生物科技專家, 並創辦了相達生物科技,於美國及香港兩地研發及生產各類檢測產品。

 

二〇一七年的招彥燾,是個主力研究檢測技術的專家。他帶着在美國成功研發的「樣本處理」技術,回香港發展癌症檢測業務,卻發現香港人缺乏對生物科技的認知,找投資者舉步維艱。

直至二〇二〇年新冠肺炎爆發,給招彥燾提供了一個發揮的大舞台。當年二月,他接到一位北京大學教授的來電,「他問我能否將樣本處理技術放在新冠檢測上,令核酸檢測更準確。」這位教授後來更成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家小組的首席顧問。

 

經過三年的打工生涯後,招彥燾(第一排右二)重返校園,於UCLA攻讀博士。
經過三年的打工生涯後,招彥燾(第一排右二)重返校園,於UCLA攻讀博士。

 

 

招彥燾(左二)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是在美國南加州一家專門做快速檢測的公司任職研發部項目經理。
招彥燾(左二)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是在美國南加州一家專門做快速檢測的公司任職研發部項目經理。

 

 

招彥燾說:「這個邀請令我很糾結,因當時公司資金有限,但我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就是暫緩所有癌症工作,專注做新冠,給自己一個月時間。」

接下任務後,招彥燾與同事連續三周不眠不休,成功將樣本處理技術應用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下一步就要做臨牀,「那時候我找了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袁國勇教授幫手。惟當時香港的臨牀樣本不足,我便聯絡北京大學那位教授,安排我們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去源頭做臨牀測試,將我們的技術與國家的核酸測試金標準做比較,結果我們更優勝。」

 

招彥燾(最前)在美國創立了相達生物科技,當時主攻傳染病檢測。
招彥燾(最前)在美國創立了相達生物科技,當時主攻傳染病檢測。

 

因此,國家科技部及香港政府發出資金讓招彥燾和港大團隊合作新冠相關檢測開發。同年暑假,相關試劑及儀器全部做了出來,打算賣給政府大規模使用。誰知政府回覆:「真是抱歉,我們正採用歐、美的試劑及儀器,因制度及流程問題不能買你們的產品。」

一個月變三年抗戰

話雖如此,但當時全球瘋搶新冠試劑及儀器,基本上有錢都買不到,結果政府想出了將化驗工作外判的方法,促成新冠檢測承辦商的出現。招彥燾說:「承辦商這新玩法是個大變化,我們只懂得生產及研發試劑。叫我去建立一間化驗所,我又膽粗粗去嘗試,因那裏可使用自家生產的試劑。」

二〇二〇年時做核酸檢測是天價,動輒收費數千元,政府想改變現況,又想設立社區檢測中心,「初期政府說提供四個社區會堂給合資格的化驗所去投標。為甚麼是四個呢?因政府相信當時只有四間大公司有能力做這事,而我們並不在邀請名單內,連投標資格都沒有。」招彥燾拼命鑽研不熟悉的東西,結果寫了一份很有競爭力的標書出來,政府最終通知他成為第五個檢測承辦商。

晉身檢測承辦商

「記得二〇二〇年十一月荔景社區會堂開幕的第一天,時任特首來參觀,我找住機會向對方建議,可嘗試在社區裏面做快測與核酸的雙軌檢測,用核酸十分之一價錢,在十五至二十分鐘,立刻能夠初步找出『陽性』患者。」

政府接納他的建議,第一次實行是在九龍灣麗晶花園,其中一幢大廈有人確診,「我見到新聞就向政府提出做雙軌檢測。第二天早上便衝去麗晶花園,袁國勇教授也來
了,在羽毛球場設立流動採樣站,首個小時已經找到一個陽性個案。由於馬上能看到成績,政府對這計劃有信心了。」

不過,真正大規模核酸及快測的應用,要到二〇二二年第五波疫情。招彥燾最難忘是封區行動,「油尖旺第一次實施封區,當時我身處檢測站,看到政府要動用八千警力,市民則怕得雞飛狗走。」

「做核酸檢測,其實不用封這麼大的範圍,可將目標封鎖在一至兩幢建築物,檢測量控制在一千至三千人,通宵檢測並提供結果,將對居民的不便減到最低。」招彥燾再把建議提交政府,接着碧街封區行動,政府計劃當晚八點開始封,同日下午兩點便對招彥燾說:「今晚就用你的方法去做,這件事要保密。」

「接到任務後,我好像飛虎隊一樣,走去實地視察環境,了解出口在哪裏,以及決定整個採樣流程。當晚成功將確診患者找出並帶走,整件事做得很成功,這次流程亦成了之後所有封區行動的藍本。」

招彥燾自小已想用科學去幫人,平日最愛看《十萬個為甚麼》, 後來到美國升學,並選擇了生物工程。大學畢業後,希望了解行業的實際運作,便在美國南加州一家專門做毒品快測的公司工作了三年,任職研發部項目經理。

在美國,大企業面試,面試官會給應徵者一個尿杯,測試有否吸毒。但坊間早有很多網站,教應徵者怎樣「出貓」。「老闆給我一個挑戰,要找方法杜絕這問題,那時候我就研究如何用口水取代尿液,減低造假機會。結果花了兩年多成功研發相關產品,更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首個批准的口水檢測毒品快測產品。」

工作三年後, 招彥燾想繼續進修。二〇〇八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攻讀博士期間,他研究將檢測準確度大幅提升的樣本處理技術,令準確度提升十倍以至一百倍,也成為日後創業的核心技術。

樣本處理技術研發成功後,招彥燾想將其發揚光大,於是在美國開公司,並在二〇一五年取得美國政府資助,投入研發性病快測,隨後再將技術應用在各類傳染病快測中。

 

'香港的生物科技企業都面對人才及資金短缺。 雖然新冠疫情後生態圈有改善, 但長遠發展仍然困難。'
'香港的生物科技企業都面對人才及資金短缺。 雖然新冠疫情後生態圈有改善, 但長遠發展仍然困難。'

 

回港發展癌症檢測

在外國打滾多年的招彥燾,對出生地念念不忘,「我有一位在生物科技行業中著名的師傅告訴我,我的樣本處理技術不僅可用在傳染病測試,更可應用在不同檢測,尤其是癌症,若成功應用在癌症,可能是個大突破。於是我決定回港開多一條新戰線。」

癌症病患初期,檢測樣本中癌細胞量偏少,令準確度較低。他研發的「樣本處理」技術,能夠將樣本中要檢測的東西濃縮,毋須等待病情嚴重才確診,而且這個濃縮後的樣本,用在不同種類的檢測方法都會更加準確。雖然回港不久,先打了一場疫戰,但疫情過後,招彥燾重投癌症檢測的項目,並在今年七月發布了全球首創以尿液檢測子宮頸癌。

他說:「市場一直沿用的子宮頸癌測試都是入侵式,很多人會怕尷尬和怕痛而不去檢查。我們將樣本處理技術應用在子宮頸癌檢測,令準確度與傳統子宮頸或陰道拭子檢測的一致性達98.1%,提供一個無痛和方便的全新方式為子宮頸癌作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