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士一役大難不死的劉濤,面對新冠疫情也無畏無懼,「希望以多年醫術經驗幫到病人。」
卑微的願望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葵青區)高級中醫師劉濤
更新時間:17:34 2021-12-15
發佈時間:17:34 2021-12-15

七十六歲的劉濤,近日成為世界衞生組織的紅人。為揭開他如何以中藥幫助逾百名新冠肺炎康復 者,攝製隊不惜千里追訪。窮追不捨,只因這位醫術高明的老中醫,不單辨證經驗豐富,還「夠膽 死」。

當月前不少醫生對肺炎康復者仍是全副武裝上陣,如臨大敵之際,不怕死的劉濤總是一馬當先,為 感到氣促、失去嗅覺和味覺的患者開方把脈,甚至不厭其煩逐一安慰對方說:「我中過沙士也沒有死 去,你也不用害怕哦!」

回帶○二年尾,在內地行醫的劉濤在醫院感染沙士,一同共事的醫護長幾天內便去世。劉濤生命力 驚人,跟病毒搏鬥,但也一度臥牀三個月,元氣大傷。死過翻生的歷練令劉濤學會活得豁達,面對 新冠疫情來襲也處變不驚:「人生無常,但不用太怕死,活得樂觀、開心,沙士也好,新冠肺炎也 好,都有可以被治癒的一天。」

 

仁濟醫院轄下的葵青區中醫診所,自去年十二月開始為患有新冠肺炎後康復出院的公立醫院病人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治療。
仁濟醫院轄下的葵青區中醫診所,自去年十二月開始為患有新冠肺炎後康復出院的公立醫院病人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治療。

 

劉濤是個簡單人,走進他的診症室,簡潔整齊,掛飾、擺設都欠奉,惟一裝滿抽屜的,是一本又一 本已發黃的中醫典藏。行醫四十年,診症、把脈、開方,重複的節奏看似單調乏味,但劉濤卻樂在 其中。每次診症,臉上總帶着慈父般的微笑。有治療近百名新冠肺炎康復者經驗的他,今年九月時 曾吸引世衞追訪,了解這位世外高人如何以中醫藥幫助新冠肺炎病人紓緩後遺症。

突然由低調中醫師一躍為國際級醫界奇人,劉濤始終平常心:「我的願望很卑微,只想做個好醫 生!」這份純真的醫者悲心,源於他對母親的思憶。

劉濤是江西人,生在農村家庭,媽媽一生就是七個孩子,他最細,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可惜十歲那 年,母親被病魔纏繞,屢醫無效去世。「記憶中,她常感到腰痛,但到去世一刻,仍查不出是患了 甚麼病。那年代沒有掃描,也沒有磁力共振,僅得一張X光片,也是照得不清不楚。我一直將病歷 保存至今,但即使當了醫生,也看不明當年的醫生到底在寫甚麼。」

帶着對亡母的思念,劉濤立志成為醫生,經過一番苦學,如願考入江西中醫藥大學修讀中醫課程, 及後又在上海進修呼吸科,主要治療哮喘等呼吸科疾病。那些年的廣州,患有呼吸系統毛病的人最 多,劉濤所學正好大派用場。劉濤投身南昌市中西結合醫院發揮所長,工作八年後,轉到廣東省中 醫院任職,沒想到差點在此送命。

 

中醫透過望聞問切診症,劉濤認為一位好中醫還需培養敏銳感應力,能感受到病人的痛苦。
中醫透過望聞問切診症,劉濤認為一位好中醫還需培養敏銳感應力,能感受到病人的痛苦。

 

 

同乘電梯中沙士

○二年尾,內地開始爆發沙士之際,五十八歲的劉濤正在廣東省中醫院擔任急症科主任醫師,竟在毫無預警下中招。

「當日本來已下班,回到家中突然收到醫院急電,說有個情況非常嚴重的病人,叫我馬上回去看 看。那時大家尚未知道就是急性傳染病沙士,感染防控意識較低。就在乘坐升降機回到病房的一 刻,遇上一位懷疑是沙士患者,我和同行的七人就在短短幾分鐘內全部被感染,翌日即感到渾身不 舒服。」與劉濤共事的醫護長體質較弱,中招後幾天即去世。

回想發病初期,劉濤只感到微燒,量量體溫,也不過是攝氏三十八度,沒想到病情急轉直下,全身 很快便像打敗仗般乏力,「無胃口,連飲啖水、稍微坐起來或抬起頭都無力,有次勉強落牀上廁 所,隨即暈倒地上,只能平躺在病牀上足足近兩個月。」

重病也得用重藥來醫,主治醫生處方每天五十粒類固醇,劉濤看了心知不妙,偷偷丟了,不敢吃, 「這個劑量是一般人平日的一千五百倍。那不想吃,心想:死就死吧!」

留院三個月後,終於撿回一命。但經歷大病後,元氣大傷,「我住唐八樓,因為沒有電梯,雙腿也 乏力,只能像嬰兒般爬回家。」

經歷沙士、跨過生死的劉濤,頓感生命難能可貴,決心濟世為懷。一一年,他渴望將醫術帶到香 港,遂離開廣東省中醫院,加盟香港仁濟中醫診所擔任中醫服務主任,至今一做十年。

 

加入仁濟中醫診所擔任中醫服務主任十年,快將退休的劉濤感到依依不捨。
加入仁濟中醫診所擔任中醫服務主任十年,快將退休的劉濤感到依依不捨。

 

臨危不亂抗疫

本以為像沙士一樣的世紀病毒不會再重臨,沒想到新型肺炎疫情突然來襲,令全球陷入恐怖中。富 對抗傳染病經驗的劉濤臨危不亂,請纓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病毒傳染力最厲害的時間大約一星 期,但來看我的病人大多是已出院的康復者,傳染期一過,身上病毒量便大減,所以不太害怕,會 照樣為病人把脈。」令病人窩心的,是他常常以過來人身份安撫病人說「一定會醫好的」。

仁濟醫院轄下葵青區及深水埗區中醫診所,自去年十二月開始參加了醫院管理局推出的「中醫門診 特別診療服務」,為患有新冠肺炎後康復出院的公立醫院病人提供免費中醫內科門診服務,病人於 出院日期起計六個月內,包括最多十次免費中醫內科門診。

 

行醫四十年,劉濤(左)仍不斷鑽研醫術,追求突破。
行醫四十年,劉濤(左)仍不斷鑽研醫術,追求突破。

 

中藥紓緩後遺症

在診症的過程中,劉濤發現不少肺炎康復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後遺症,「多數病人會感現嗅覺和味覺 變差,經常感到不夠氣甚或氣促,亦有病人因為憂慮後遺症湧現,會鬱悶不開心。此外,亦有病人 發現舊患情況加劇,有骨痛的,會發現現在痛得更利害。」

為此,劉濤對症下藥,以補氣、健脾及益腎方法治療相關後遺症,「例如以補肺氣、宣肺通竅、補 脾氣和益胃生津,來治療嗅覺和味覺損害,若有氣促者,則可用補氣、健脾、益腎的療法來醫治。 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療後半年有好轉。」

 

前來求診的肺炎康復者,由十七歲至七十多歲都有。
前來求診的肺炎康復者,由十七歲至七十多歲都有。

 

當中最令劉濤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三十七歲的女病人。在今年年初,一家三口不幸染上新冠肺炎, 先由七十多歲的母親染病,繼而傳染丈夫及女兒,「她的媽媽病情非常嚴重,住院不久又要吸氧及 插喉,最後在深切治療病房以呼吸機搶救後仍病重去世。幸好丈夫的病情不重,女兒的病也屬中 等,父女兩人住院半個月後已康復出院。」

可是,母親的驟然離世,令這位女病人感到哀傷和難以接受,經常失眠及頭痛,劉濤不斷鼓勵她, 更以補肺健脾,疏肝解鬱,安神定志,祛風止痛的方法來治療。「後來,她的病情好轉很多,喪母 的傷痛也逐漸放開,變得更珍惜生命,早前更準備結婚成家,展開新的生活。」語畢,劉濤露出像 自己準備嫁女的滿足笑容,每個生命在他眼中,都是彌足珍貴!

悲心的修煉

在醫界四十年,劉濤曾培訓出不少高徒,常被學生問得最多的是,如何成為一位好醫生。劉濤總是 不厭其煩說: 「一個好醫生有兩方面,一是要對病人有一顆同情、憐憫和感恩的心,第二要有豐富 的醫學知識,善於辨證,能實實在在的幫到人家。」他直言,中醫着重的是「望聞問切」,因此好 的中醫師要善於了解病情,亦要有各種感應,能感受到纏繞病人的病因是怎樣作怪,怎樣搞破壞。

「這個感覺非常重要,中醫診治一百個病人,當中症狀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治療方法卻有一百種 不同的方法。」劉濤直言,隨着港人愈趨老年化,患上風濕骨痛的病人愈來愈多,他常分享調理身 體之道,沒有大道理,卻是句句精警。

靠着一張巧手擊退萬千奇難雜症,今年七十六歲的劉濤快將退休。離別在即,他滿是不捨:「行醫 多年,令我看過悲歡,也看過離合,但我還是會努力工作,盡力救治病人。」

 

劉濤認為要成為一位好中醫,必須培養敏銳的感應力,能感受到病人之苦。
劉濤認為要成為一位好中醫,必須培養敏銳的感應力,能感受到病人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