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蛇混雜的廟街長大,謝海發說小時候很多人說在這條街長大一定讀書不成行蠱惑,偏偏他是例外,憑努力打拼創新天。
廟街教授 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主席謝海發
更新時間:13:32 2023-10-22
發佈時間:13:32 2023-10-22

謝海發的奮鬥故事,很有貼地電影感,自小在龍蛇混雜的廟街長大,與賊王季炳雄為鄰。很多人說廟街長大多數會行蠱惑撈偏。偏偏他是個例外,發憤讀書考大學,成為會計師又擁有法律學士。

但故事未完,他二十七歲毅然辭職創業,走進廚房由零開始,卻在十年間創出七個食肆品牌開設逾四十間分店,擔任不少公職回饋社會,還在大學教書,去年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這個「廟街教授」樂於與人分享他的經歷,認為貧富疾病殘缺與否無得揀,但改變命運可以靠後天努力。正如他穿上印有「發」字T恤,手機殼也有個發字,既不輸人也不輸陣,由新鮮滾熱辣的夜經濟,談到不一樣的成長路。

 

金記冰室因後繼無人瀕結業,謝海發與拍檔憑誠意打動,老店於二〇一三年在西營盤重新開業,此後發展一日千里。
金記冰室因後繼無人瀕結業,謝海發與拍檔憑誠意打動,老店於二〇一三年在西營盤重新開業,此後發展一日千里。

 

「政府推夜經濟是好事,但延長營業時間要增加人手,成本增加是否真能帶動消費,我的看法是要試先知有無用,審慎樂觀。」既是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主席,又是金記控股行政總裁,兼在大學教書的謝海發輕鬆的說。

二〇一三年接手老字號金記冰室,至今剛好十年,「有些人說我是金記太子爺,我只一笑置之,我和創辦人陳伯根本不同姓,當年老店後繼無人有意結業,我和拍檔只是讓品牌重生。」謝海發說,當業績穩步上揚,卻遇世紀疫情,但其團隊並無停下來,還逆市投資開設中央廚房,為下一個十年做好準備。

他在廟街成長,練就一身「見招拆招」的街頭智慧。「父母在廟街做小販,年中無休,大年初一都會開工。」別人放學趕上補習班,他要幫手開檔,那些年廟街龍蛇混雜黃賭毒樣樣齊,小小年紀見盡光怪陸離,「小時候常聽人說,在這條街長大的小朋友,一定讀書不成,行蠱惑撈偏,好多反面教材,所以我細個就不想讓人看死,讀書特別勤力。」

 

創業後因幫街坊核數,輾轉獲邀合夥開設會計師事務所。
創業後因幫街坊核數,輾轉獲邀合夥開設會計師事務所。

 

搞謝師宴都有錢賺

小學年年考第一,中學考入傳統名校喇沙,但往面試時的第一印象就麻麻,不是學校不好,是自己太狼狽,「校長是外國人,中一以前從未試過跟外籍人士面對面交流,寫和看英文我無問題,但講和聽就好差,阿媽要即場找翻譯,成件事很尷尬。」

「小學名列前茅,升中後才知天外有天,中一全級三百一十三人,我考一百〇四。」習慣考第一的他,馬上急起直追,首要是學好英文,「阿媽不懂英文,溫習默書時,我就在英文字旁寫中文注音,叫阿媽幫我默,後來用錄音機自己錄完再播出來默。」無條件就自己製造條件,是謝海發的拿手好戲,中三時他成績大躍進,考到全班第一。

 

中學讀喇沙,大部分同學與波牛謝海發(左三)感情要好。
中學讀喇沙,大部分同學與波牛謝海發(左三)感情要好。

 

 

原本獲大學取錄讀醫,謝海發因怕針怕見血,改讀工商管理,考會計師牌,成就心底的創業夢。
原本獲大學取錄讀醫,謝海發因怕針怕見血,改讀工商管理,考會計師牌,成就心底的創業夢。

 

讀書聰明過人,但畢竟少年心性,也有心結,「同學家境都很好,僥倖是我細個沒貧富觀念,唯一介意是放假要幫手睇檔,好怕遇到同學。」只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正因家境清貧,讓他自小懂得搵食艱難,學會慳得就慳,「中學搞謝師宴時,我自己寫建議書和搵贊助,結果在酒店搞,每人收二百八十元,應該是全港最平,還可以有錢賺。」他笑說,這一役或許埋下了他選擇創業的種子。

心底有個創業夢

喇沙出最多醫生,謝海發原本也獲大學取錄讀醫,只因怕針怕見血,改讀工商管理,考會計師牌。「讀醫是屋企人的理想,我心底其實一直有個創業夢,選讀會計和法律,是覺得對了解一間公司,或者商業世界運作有幫助。」〇五年大學畢業加入四大會計師行工作,只為努力儲錢,「做了三、四年,眼前有三條路,一是去牛津讀MBA,二是轉跑道做大律師,三是去創業。」

時年二〇〇九,金融海嘯後翌年,原本做投資銀行的好友被裁員,跟他提起創業兩人一拍即合。「那時其實未想到要做哪一行,IT、教育、旅遊,甚麼都想試,後來發現大家共通點是喜歡食。」於是坐言起行,鎖定香港少有的墨西哥菜,兩個人變成電波少年,買機票飛去美國,一日三餐都食墨西哥菜,食到好食就直接入廚房問人怎麼煮。

 

'貧富疾病殘缺與否你無得揀,但透過後天的努力,人生的命運靠你雙手。'
'貧富疾病殘缺與否你無得揀,但透過後天的努力,人生的命運靠你雙手。'

 

「他們見是中國人,好欣賞其手藝,一般都樂意教。最難忘有一次,獲邀作客到大廚屋企學煮,那是黑人貧民區,原本心驚驚,一打開廚房,原來已預備好所有食材,還先煮一次給我和拍檔看,然後再叫我們試煮一次。」萍水相逢但傾囊相授,成了熱血回憶,在西岸加州留守幾個月,「學成歸來」便與拍檔每人夾三十萬元創業。

「現在回想是好瘋狂,阿媽當然鬧到飛起,他們在廟街做小販,難得阿仔做專業人士薪高糧準,對於我無啦啦辭職,自然很反對。」時年二〇一〇,他二十七歲,以三年為限,不成功就離場,鎖定價錢貼地的正宗墨西哥菜。「我敢講,我們是香港第一代美食車的始祖,不過是將架車泊在店舖。」只是創業路當然不會一帆風順,他直言也交了不少學費,「煮一碗無問題,同一時間煮一百碗就有問題,唯有請人幫手。」

 

二十七歲毅然放下專業工作,與拍檔合資創業,由樓面到廚房甚至送外賣一腳踢。
二十七歲毅然放下專業工作,與拍檔合資創業,由樓面到廚房甚至送外賣一腳踢。

 

獅子山下奮鬥精神

邊做邊摸索,三年間站穩陣腳,還開了分店,只是這種落手落腳做的小店經營模式,和他訂下的目標漸行漸遠,「我的夢想是似麥記,建立自己的系統。」三年為限,謝海發決定急流勇退,賣盤予拍檔繼續經營。不過人生就是很奇妙,二〇一三年如非遇到幾位從事飲食業的新拍檔,又如果無遇到金記,他可能已告別飲食業。而事實就是,他與新拍檔憑誠意打動陳伯,金記冰室同年在西營盤重新開業,此後發展一日千里,未幾成立金記控股,至今旗下七個品牌,全港累積逾四十間分店。

 

謝海發由膽粗粗去美國拜師學廚,到回港創業由零開始,十年間創立七個食肆品牌,開設逾四十間分店,去年還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謝海發由膽粗粗去美國拜師學廚,到回港創業由零開始,十年間創立七個食肆品牌,開設逾四十間分店,去年還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父母一代從來不請人,年終無休,和現代管理很不同,我不希望再走這樣的路,要建立團隊和運作系統。」他努力打造飲食王國,亦因緣際會,以兼職身份做回會計老本行,「剛創業時隔籬左右知我是會計師,每逢要報稅就搵我搞,一做便做了幾條街的舖,剛好有朋友想開會計師樓但無牌,我有牌又有客,就一齊做。」業務上了軌道,父母亦不再擔心,男人四十的他,於是努力出任不同公職,又到大學教書,以不同方式回饋社會。

「有次演講,主辦方知我廟街出身,知我又在大學做客座教授,所以叫我廟街教授,我很喜歡這個名字,覺得很有意思。」謝海發說父母一代都是由內地偷渡來港,靠努力打拼養活一家人,一條廟街,是市井,也是獅子山下的奮鬥精神。「命運是你的左手,努力是你的右手,貧富疾病殘缺與否你無得揀,但透過後天的努力,人生的命運靠你雙手。」這正是廟街教授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