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科技推行先鋒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陳文宜

更新時間:12:00 2025-08-31
發佈時間:12:00 2025-08-31

陳文宜中學時已立志當社工,香港大學社工系碩士畢業後,更專注做前線長者服務。初出茅廬的她,曾遇上退休牙醫的垃圾屋個案,花了整年時間協助對方重拾尊嚴兼安享晚年;及後被派往旺角海富苑綜合社區服務中心做開荒牛,讓她體會社區資源分配的重要。

與長者同行快將十年之際,她希望將外國社會服務及樂齡科技經驗引入香港,於是轉投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與不同本地及海外社福機構合作並推廣樂齡科技,直至二○一七年,成功協助社聯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辨首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自此成為長者社福界的每年盛事。

 

陳文宜參與推動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已成為長者及照護者每年的盛事。
陳文宜參與推動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已成為長者及照護者每年的盛事。

 

陳文宜被派到旺角海富苑開設綜合社區服務中心,由零開始負責設計及協調整個計劃,她指最開心是擁有很高的資源調配自由。
陳文宜被派到旺角海富苑開設綜合社區服務中心,由零開始負責設計及協調整個計劃,她指最開心是擁有很高的資源調配自由。

 

社聯為社會服務界的協作團體,與超過五百二十個機構會員共同提供社會服務。陳文宜在社聯服務十八年,致力發展長者服務及樂齡科技,今年晉升為行政總裁。她自幼對社會新聞特別關注,喜歡閱讀報紙,中學時已立志投身社會服務。

初中時她首次探訪兒童院,「那是我主動提出,希望協助組織探訪活動,去到院舍見到的兒童約七至八歲,大部分聰明且開朗,與他們相處後,我感受到希望做同行者。」陳文宜自小由婆婆照顧,培養出獨立個性。中五畢業後選擇到澳洲升學,希望進一步鍛煉獨立性,首兩年她更是租住一位澳洲老太太家中的間房。

「大學時選了修讀頗冷門的殘疾研究,因覺得很專業,專注心理學及殘疾評估,研究對象涵蓋小朋友、殘疾人士以至長者,希望學成回港能學以致用。」實習過程中,她接觸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智力緩慢者,以至殘疾人士就業及適應生活等範疇。

九○年代初,香港尚未有社會共融概念,陳文宜畢業後急不及待回港開展社工生涯,希望將外國社會服務帶回香港,連畢業禮也缺席。

 

陳文宜曾在前線當社工服務長者近十年,十分了解他們起居及生活所需。
陳文宜曾在前線當社工服務長者近十年,十分了解他們起居及生活所需。

 

遇上退休牙醫垃圾屋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她回港時適逢會香港社工政策轉制,社工必須該系大學畢業,她卻欠缺了這張入場券。「這樣的落差令我要變陣,馬上報讀香港大學的社工碩士課程,並在社區中心做兼職以獲取經驗及收入。」由於白天要返學,她選擇做中途宿舍社監這類晚上或通宵的工作。

三年後她修畢社工碩士,終獲得社工資格,兼職經驗更讓她名副其實紅褲仔出身。大學老師認為她適合做老人服務,她在報紙見到救世軍招聘老人服務輔導員,於油尖旺區的多元服務中心工作,便去應徵。那份工是服務區內基層長者,要主動與他們接觸,了解其需要,「這工作讓我體會到,原來填表格也很重要,須迅速及準確地填寫資料,急長者所急,令他們早日獲取所需。」

前線工作中,一位外籍牙醫伯伯的個案令陳文宜印象難忘。他是一位獨居的退休牙醫,因精神問題行為異常,且很有性格,社工打電話給他,他只要有一點不滿就會掛線,同事都怕了致電給他。作為初生之犢,陳文宜試過不停致電又持續被掛線,直至第八次,對方說:「你都算好嘢,沒有人會這樣打來,你想怎樣?」她的堅持換來了家訪的機會。

 

中五畢業後陳文宜選擇到澳洲升學,希望鍛煉獨立性。
中五畢業後陳文宜選擇到澳洲升學,希望鍛煉獨立性。

 

尋找提升國際視野

「我一個人去家訪,甫開門屋內即傳來異味,眼前全屋堆滿垃圾且有大量蟑螂亂竄,令人毛骨悚然,但明白當刻不能尖叫。」自此陳文宜開始與牙醫傾偈了解其需要,更陪伴他落街買日用品。經過多番溝通後,她明白牙醫在經濟上有困難,需要申請綜緩。起初他在自尊心下堅拒,及後終被說服,且願意讓別人為他重新整理家居,將垃級屋變回正常住所。當他第一次收到綜緩金時,更激動地向陳文宜道謝。

解決了牙醫的生活及經濟問題後,她進一步了解其需要,得悉原來他有親人在外國但失聯多年。最終她聯絡上在外國的家人,道明牙醫現況,家人更接他到外國一同生活,讓他晚年得與家人團聚,「這個案歷時約一年,我成為了他的同行者,助他有尊嚴地生活。」

及後救世軍在旺角海富苑擬開設綜合社區服務中心,包括安老院、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鄰舍中心。她由零開始負責設計及協調整個計劃,更找來廣華醫院合作,在中心內設物理治療室,讓長者及社區人士落樓下便可使用服務。「這項目做了六年,最開心是調配資源自由度高,好像日間護理中心晚上可騰空出來,協助有認知障礙病患者的家庭暫用,緩減家人壓力。另院舍車於周六日變身長者外遊交通工具,物盡其用。」

 

陳文宜(前排右一)出席全球長者友善城市網絡會議。
陳文宜(前排右一)出席全球長者友善城市網絡會議。

 

在救世軍工作快將滿十年之際,陳文宜思考如一生在同一機構工作,只能見到一個面向,她希望拓闊視野。甫加入社聯,陳文宜首個任務是與社聯團隊參加一個國際會議,主題是「長期護理融資」,跳出前線工作的框框。「這份新工作令我由前線服務,轉向國際視野,能與不同國家及地方的代表交流,並開始思考甚麼是專業服務發展?將香港的經驗與外地分享,同時把國際新事物帶回香港。」

人口老化是全球問題,樂齡科技發展肩負着延長長者健康體魄的重任。「外國在樂齡科技已研究好多年,主要集中醫療範疇,同時透過人體設計及物聯網研發合適的產品。推動樂齡科技上,其中一個挑戰來自長者對科技缺乏認知,從而抗拒使用。我們會透過舉辦活動,教長者及家人了解樂齡產品的好處。」

 

陳文宜指出,樂齡科技主要集中醫療範疇,同時透過人體設計及物聯網研發合適的產品。
陳文宜指出,樂齡科技主要集中醫療範疇,同時透過人體設計及物聯網研發合適的產品。

 

以心房顫動為例,與中風息息相關。為了提升長者們使用偵測心房顫動工具的興趣,找來了醫護人員及長者義工們協助,一年內為過萬位長者作測試,當中找到了二百多名心房顫動異常的長者,並轉介醫生跟進。如果未能及早偵測風險,長者一旦出事導致失去自理能力,整個家庭也會遇上一劫。

 

陳文宜不時到外國了解樂齡科技產品發展。
陳文宜不時到外國了解樂齡科技產品發展。

 

致力推廣樂齡科技

陳文宜致力從外國取經,多年來在港推廣樂齡科技。社聯於二○一七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辨了首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是首個有關長者科技的大型博覽會,展示了逾百間企業研發的樂齡產品。這項活動現在每年均會舉行,已成為長者及照護者們每年的盛事。

陳文宜今年當上行政總裁,要面向更多不同持份者溝通及協調,她認為智慧在民間,聆聽上要透徹。另會繼續推廣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立評估中心,同時會留意在大灣區的港人對樂齡科技應用與教育服務的需求,與時並進。

砌Lego發揮創意兼減壓

陳文宜自小喜歡砌東西及創作,小時候熱愛砌圖。由於家中沒有空間置放,只能將砌圖放在床褥下。「踏入職場後,我仍熱愛砌圖,覺得砌圖有助減壓,就算工作很忙,也會訂下目標,每日砌十塊。」

工作一段時間後,她開始有餘錢就轉戰Lego這兒時捨不得買的心頭好。Lego擁有各式各樣配件及裝飾品,能發揮創作力打造不同場景,亦具減壓功能。「街景是我喜愛的,有次去日本旅行,我也買了日本溫泉景回家砌得不亦樂乎。我也會上網欣賞別人的作品,關注Lego的投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