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檔案|免疫負債引憂 B型腦膜炎雙球菌個案上升

更新時間:11:08 2024-12-16
發佈時間:11:08 2024-12-16

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後,「免疫負債」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及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早前聯合舉辦第11屆亞洲兒童傳染病會議(ACPID),其中一個議題為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主席、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關日華醫生指出,在疫情期間,各地實施的公共衛生防疫措施,令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2020年有所下降,但這些措施亦同時影響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接種計劃,導致疫苗接種率下降。隨著社會復常,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尤其是B型血清型)在多個地區已出現回升,包括英國、法國和美國。
    
根據本港統計顯示,近年亦有錄得B型血清型個案。關醫生指出,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在2018年至2023年期間,共接獲31宗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呈報個案,當中有51%屬於血清B型感染。他續指,本港雖然並非疫區,但受外地升學潮影響,到海外升學人士增加,同時亦增加感染腦膜炎雙球菌風險。

 

留學熱點須注意

根據教育局2023年中六學生出路統計調查,近一成有意到外地繼續升學。最多人選擇到中國內地(39.7%) 、英國(23.3%)、台灣(12.1%),澳洲(10.1%)。關醫生引述英國數據,當地在2022/23年度,錄得396宗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當中有356宗屬於血清B型,佔整體個案近九成;在血清B型的個案中,在近四成為中學生及大專生,反映這類群組屬於高危一族,情況值得香港留學生注意。

中國內地方面,根據中華預防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在2015至2017年間,累計感染病例為325宗,死亡個案有42宗,其中血清B型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此外,在一歲以下以及一歲至六歲群組,大部份感染個案為B型腦膜炎雙球菌。

除了在英國、中國內地以外,澳洲的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個案有持續上升趨勢。Prof. Jim Buttery引述報告指出,在2016年,澳洲的W型腦膜炎雙球菌個案幾乎佔據一半。但隨着2018年,將ACWY納入國家疫苗接種計劃,B型腦膜炎雙球菌成為主要血清型。值得關注是,在2021年,B型佔整體感染個案51%,但當局仍然未將相關疫苗納入國家疫苗接種計劃,僅開放予個別高風險人士免費接種,導致接種率低。

 

病徵可能與感冒相似

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會長,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雄醫生指,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後,病徵可能與感冒相似,例如發燒、口渴、噁心及嘔吐,然而,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病情惡化迅速且具致命性,患者可能在24小時內從非特異性症狀進展至死亡。一旦倖存,患者可能面臨多種後遺症,包括神經系統受損、聽力和視力受損、慢性疼痛、皮膚疤痕,甚至需要植皮或截肢。

目前接種疫苗能夠有效預防感染,多國已將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納入接種計劃,而且個案數目有減少,例如英國國家免疫接種計劃(嬰兒)將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納入接種計劃,B型個案下降達75%,在澳洲,加拿大、美國亦有推出相關計劃。陳醫生及關醫生提醒,如果香港父母有意為出國留學子女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以獲得更好的個人保護,建議留意當地血清型以及學校要求,選擇最合適的血清型疫苗接種。

左起:關日華醫生、Prof. Jim Buttery,陳偉雄醫生。
左起:關日華醫生、Prof. Jim Buttery,陳偉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