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2:00 2024-12-16
心臟的規律跳動是由心內一套精密的電傳導系統所控制的。若心臟跳動過快、過慢或不規律,都可統稱為心律不整,會影響血流動力和心臟血液輸出量、阻礙器官供血,對健康構成威脅,嚴重情況可導致猝死。
四十歲翁小姐為業餘馬拉松選手,在一次馬拉松賽事中突然感到心跳很快、喘不過氣。翁小姐起初誤以為心臟一時之間未能負荷高強度運動,故未有為意。但後來,她發現即使未有進行運動,心跳很快的情況仍不定期「發作」,且日漸頻繁,更伴隨頭暈、胸悶。
心跳過快是指心臟跳動速度高於正常水平。一般情況下,成人的靜止心跳達到每分鐘一百次或以上,可定義為心跳過快。導致心跳過快的成因,可大致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生理性的心跳過快,可稱為竇性心動過速,常見原因包括劇烈運動、緊張、焦慮、飲酒過量、咖啡因過量、發燒、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藥物影響等,是身體面對刺激的正常生理反應。病理性的原因包括心房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心室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
陣發心跳過快難診斷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杰指出:「陣發性心跳過快,通常是因為心房或心室的電流出現問題,通過一般靜態心電圖很難診斷。心律失常一般都是陣發性的,患者不發病時難以診斷。醫生會先通過靜態心電圖作診斷,但部分患者不發病時靜態心電圖可以是正常的,並不容易確診。因此,醫生會通過其他檢查,如二十四小時動態心電圖、更長程的動態心電圖(如七十二小時至一星期)、運動心電圖(跑步機)等輔助診斷。」
有時心跳過快可能是暫時的生理反應,但若頻繁出現便應透過測量脈搏計算心跳,或考慮使用具備心電圖功能的智能手錶輔助診斷。如果症狀持續,建議及早求醫診治。醫生會通過心臟影像檢查,如心臟超聲波、心臟電腦掃描或心臟磁力共振,排除冠心病或結構性心臟病。部分病因不明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植入心律監測晶片(循環記錄儀)或接受微創的心臟電生理檢查以明確診斷。
陳杰醫生續稱:「心臟在劇烈跳動下,會對健康構成威脅。首先,在急性期心跳太快(尤其超過每分鐘二百次)有機會引起低血壓、休克、暈厥、心肌缺血等併發症。另外,長期持續心跳過快,可導致心功能受損、心臟衰竭。另外,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亦會增加中風風險。」
翁小姐接受心電圖檢查後,被醫生判定為心房顫動,需要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來控制心律。藥物治療能夠減慢心速、控制心律,但並不能根治心房顫動,超過一半患者服藥後仍會復發,而且藥物亦伴隨副作用。故此,翁小姐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進行導管消融手術。
新型微創手術根治房顫
導管消融手術可比藥物更有效控制心房顫動患者的症狀,以及可減低心房顫動合併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臟衰竭住院風險。心房顫動的根源來自肺靜脈肌袖神經細胞的不規律電流活動。心房顫動消融手術的基礎是肺靜脈隔離,以防止肺靜脈內異常的電流訊號進入左心房並干擾正常心臟節律。
於各種消融手術中,脈衝場消融(PFA)是目前最新、最有效的新型微創導管房顫消融技術,毋須開胸。對於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脈衝場消融手術一年成效可高達八成半,併發症發生率已降低至約百分之二點五,手術時間也可大大縮短到兩至三小時左右。翁小姐在導管消融手術後,已成功擺脫了心跳過快,可以繼續參與馬拉松運動。
目前國際指南建議,對於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的房顫患者、不希望服藥的房顫患者,或心臟衰竭\心功能不全的房顫患者,可通過導管消融術作一線治療,能夠改善症狀、減少陣發性心房顫動演變為長期持續性心房顫動、減低死亡率和心臟衰竭住院風險(對於合併心臟衰竭\心功能不全的房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