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05:23 2023-06-28

新冠疫情近日有上升趨勢,除新增的「初陽」個案,亦有不少再次染疫的「重陽」個案。無論是前者抑或後者,都不宜忽略長新冠問題,皆因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本港七成新冠患者於確診約半年仍有最少一種後遺症徵狀,例如腸胃問題、疲倦、難以集中精神等。不過有關研究同時指出,重整健康腸道微生態有助改善腦神經相關新冠後遺徵狀。有專科醫生則表示,服用經驗證具效用的特定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微生態,助新冠患者加快復原。

「重陽」、中年患者 後遺較大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吳秉英過去兩年多接觸不少新冠病人,發現約有一半個案的「初陽」個案出現不同類型的長新冠問題;「重陽」個案的情況更嚴重,估計約七成所接觸的患者出現後遺徵狀。「大部分情況都是疲累、難以集中精神;也有患者大便習慣出現改變,時而便秘,時而如廁頻密,與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類似。另外亦有患者食慾不振,經常腸鳴。」
一般人認為長者身體較虛弱,最容易出現新冠後遺問題,吳醫生並不否認,但他認為長新冠問題最嚴重的一群,反而是被視為身體健壯的三十至四十歲中年一族。「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的新冠病情輕微,故不太重視,也忽略後遺問題。另一方面,成年人要面對多方面的壓力,所以疲倦問題較多。當他們意識到情況日漸嚴重始求醫,其實已錯過了黃金康復階段。」

腸道微生態失衡 引發惡性循環
根據中大的研究,不少新冠後遺症狀均與精神問題相關,而要紓緩有關症狀便要重建腸道微生態。原來腸道菌叢會經由與腸道神經、免疫、內分泌等系統影響大腦。吳醫生亦指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腸道內的菌叢某程度上可控制身體不同器官的正常運作。「新冠病毒影響整個腸道,令人吸收力下降,腸道菌叢的再生能力減弱,甚至激發身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內所有菌叢,造成大混亂。」
他續說:「腸道益菌數量下降,令惡菌的制衡減弱,惡菌比例相應增加。加上消化能力受影響,惡菌可吸收腸道內的殘餘物質再繁殖,增加對腸道的滋擾,遏制益菌,令惡菌數量比例增加。所以,新冠患者轉陰初期,後遺問題可能很輕微,不過一但失去與腸腦連繫的腸腦軸,長遠而言便造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影響個人精神狀態。」

吸收益生元 讓腸道好菌繁殖
正正因為新冠病毒對腸道造成的破壞會帶來長遠影響,故吳醫生特別勸籲中年新冠患者不要輕視新冠病情及後遺症。尤其若服用新冠藥物,必須完成整個療程,同時開始補充針對性的益生元、益生菌以減少後遺,並要維持服食三個月讓身體有時間全面康復。至於年長患者身體機能退化,再生能力弱,所以要補充抗氧化食物以減少體內損傷之餘,亦要重建腸道微生態。至於小孩子復原能力強,後遺症較短,若補充一些小童配方的益生元更可加速痊癒。
至於日常生活方面,吳醫生建議可從飲食入手幫助改善腸道健康,例如多進食含豐富益生元的食品,包括乳酪、天然醃製的泡菜;另外亦要進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以及抗氧化食物如菌類、酸性水果等。肉類方面,由於紅肉人體較難消化吸收,故白肉會是較理想的選擇,並最好挑選天然無激素的產品。此外,服用有認證、研究顯示有效的益生菌加益生元補充劑,亦可為腸道提供益菌作自我繁殖,幫助腸道微生態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