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6:02 2025-11-24
妊娠糖尿病是孕期常見併發症,不僅可能導致巨嬰症、難產等短期風險,更可能影響母嬰長遠健康。患者日後患糖尿病的風險大增,子女肥胖風險亦高出五成。一齊認識成因、檢測與控制之道,守護兩代健康!
婦女在懷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懷孕時才出現高血糖的現象便稱之為「妊娠糖尿病」。在香港,估計每六名懷孕婦女便有一人患有妊娠糖尿病,而中年孕婦的發病率比年輕孕婦高出一倍。發病期通常於懷孕期第十八至二十周開始。根據研究估算,香港的妊娠糖尿病盛行率達百分之三十二點五,屬亞洲第二高。
為何會患上妊娠糖尿病?
孕婦會在懷孕期間胎盤分泌一些荷爾蒙,使血糖水平升高以供應養份給腹中胎兒,大多數孕婦均能適時反應,產生更多的胰島素,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妊娠糖尿病之所以形成,是因為部分孕婦會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島素阻抗的問題,導致血糖無法回落,造成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有沒有病徵?
一般而言,妊娠糖尿病沒有明顯的病徵,但孕婦可能因此病出現吃多、喝多、排尿多,體重不升反降的症狀。孕婦應定期產檢並遵從醫囑進行血糖檢驗。檢測妊娠糖尿病一般都會進行OGTT空腹血糖測量(即坊間常說的「飲糖水」)。檢測人士於測試前禁食八小時,然後再分次量度血糖數值,空腹時一次,第二次於飲用七十五克葡萄糖溶液後。
妊娠糖尿病對嬰兒有甚麼風險?
若妊娠糖尿病未能及早發現並予以控制,對孕婦和新生嬰孩的影響可大可小。對孕婦方面,容易導致胎兒過大,令孕婦在分娩時會出現難產或需要剖腹的機會亦較大,都有機會引致高血壓、血管病變、酮酸中毒等問題。
新生嬰孩方面,則容易導致新生嬰孩患有巨嬰症,即嬰孩會比一般重一倍,甚至引致新生嬰孩血糖過低、呼吸窘迫症候群、高膽紅素及低血鈣及先天器官畸形等。
甚麼人士較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
孕婦若本身體形較胖、年齡超過三十五歲、有糖尿病家族史、曾患妊娠糖尿病及曾生產超過四公斤的嬰孩,也較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此外,若孕婦本身飲食習慣不良,量多油膩而又缺乏運動,會令體內血糖偏高,再加上糖尿病體質,便更容易引發妊娠糖尿病。
過度進補增妊娠糖尿風險?
孕婦應在懷孕期第二十周才開始增加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的攝取量,在此之前應避免飲用含藥材的湯水,因大多數中藥均含有豐富的澱粉質和蛋白質,過分攝取可致血糖過高,最終引致妊娠糖尿病或令病情惡化。
治療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與處理一般糖尿病患者的方法分別不大,最主要是透過營養師的協助調節飲食,攝取適當的營養和藥物治療。普遍來說,四分三的患病孕婦能於分娩後四至六個星期內完全康復。不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日後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已知比一般孕婦高七至十倍。
影響孕婦同子女一生?
中文大學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長期追蹤研究,涵蓋五百○六對母嬰組合,從嬰兒出生一直追蹤至成年早期階段。研究結果發現,妊娠糖尿病孕婦所生的子女在成年早期較常出現血糖異常的情況,並顯示懷孕期母體的血糖水平與子女日後患上血糖異常的風險密切相關,而這種關聯並不限於妊娠糖尿病患者。研究亦指出,懷孕期母體血糖偏高會令子女在幼年階段出現超重或肥胖的風險增加五成。
懷孕期的健康狀況與下一代的長遠代謝健康息息相關。妊娠糖尿病的影響並不會隨懷孕結束而消失,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及其子女應持續監察血糖水平,並定期接受糖尿病檢測,以降低日後患上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
妊娠糖尿病確診數值 (資料來源:香港婦產科學院)
| 空腹(餐前)血糖 | ≥ 5.1-6.9*mmol/L |
| 口服糖水後1小時血糖 | ≥ 10.0-11.0* mmol/L |
| 口服糖水後2小時血糖 | ≥ 8.5mmol/L |
*超過最高數值即屬糖尿病而非妊娠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