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5:57 2025-11-17
香港近日天氣轉涼,不少人清晨起來時出現流鼻水、頻繁打噴嚏或睡覺時鼻塞的情況。其實這些都是鼻敏感的典型表現。到底氣溫變化是否會令症狀惡化?鼻敏感應如何處理?
甚麼是鼻敏感?
過敏性鼻炎,亦即港人常稱的「鼻敏感」,是指鼻黏膜接觸到一些致敏原,以致免疫系統出現過激反應。過敏性鼻炎分為兩類,季節性(如溫度、濕度轉變或花粉引起的過敏)和終年性(如塵蟎、黴菌、毛髮引起的過敏)。
耳鼻喉科專科黃霆嘉醫生表示:「進入秋冬季節,許多人的鼻敏感問題會變得更加明顯。由於天氣轉涼、空氣變得乾燥,我們的鼻腔會自動分泌更多液體來滋潤,作為天然屏障。再者,低溫也容易刺激鼻腔內的黏膜,使其腫脹而阻礙呼吸,導致鼻塞或流鼻水。更重要的是,此時空氣中的致敏原種類與夏季不同,身體接觸到新的刺激物,自然可能加劇鼻敏感的不適。」
鼻敏感有甚麼症狀?
常見於鼻敏感患者的徵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發癢、嗅覺遲鈍、鼻黏膜潰爛、鼻子發熱等。病徵除與一般鼻炎相似外,患者的眼睛有機會發癢和流眼水,身體亦可能出現其他敏感情況,如濕疹、哮喘等。
黃霆嘉醫生解釋:「當過敏體質者初次接觸致敏原時,身體會啟動『致敏』程序,致敏原與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體結合,並附着於肥大細胞上,使身體進入『備戰狀態』。待過敏體質者下次再接觸相同致敏原時,便會觸發『過敏發作』,致敏原與鄰近IgE的分子產生交聯反應,導致肥大細胞破裂,釋放出組織胺或白細胞趨化素等多種炎性介質。其中,組織胺會引發一系列的過敏或炎症反應,造成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及鼻子發癢等典型鼻敏感症狀。」
有甚麼治療方法?
過敏性鼻炎並沒有永久性的根治方法,患者要預防鼻敏感病發,應認清誘發過敏性鼻炎的因素,避免接觸致敏原。
黃霆嘉醫生續解釋:「鼻敏感的成因千絲萬縷,既有遺傳的影響,也受到生活環境左右。細菌、真菌感染、服用含阿士匹靈的藥物,甚至青春期荷爾蒙變化、懷孕、月經或內分泌失調,都可能成為『罪魁禍首』。」
在藥物治療方面,使用抗組織胺藥、類固醇鼻噴劑和通鼻塞滴鼻劑,是一線治療方法。
口服抗組織胺藥能有效緩解流鼻水、鼻癢及打噴嚏等症狀。傳統抗組織胺藥可能導致嗜睡,而新一代產品則大幅減少此副作用。
類固醇鼻噴劑則具有抗發炎效果,只需在鼻腔內以低劑量使用即可達到療效,新一代類固醇鼻噴劑用於鼻腔局部,進入全身循環系統吸收率極低,正確使用不易引起全身性副作用。另外,通鼻塞滴鼻劑主要用於紓緩嚴重的鼻塞症狀。其原理是令鼻腔黏膜內的血管收縮,以減輕腫脹並改善呼吸通暢。但切記不能長期使用,否則容易出現「反彈性鼻塞」,更難改善根本問題。
如鼻敏感處理不善,更有可能加劇其他相聯或併發症的嚴重性,如睡眠窒息、哮喘、感染性鼻炎、鼻竇炎、中耳炎等。鼻敏感患者應諮詢醫生,並遵醫生叮囑適當用藥。
可能誘發過敏性鼻炎的因素
- 過敏原刺激鼻黏膜導致過敏性反應,如家居中的塵蟎、花粉、黴菌,或動物的毛髮、皮屑,以及羊毛衣和羽毛枕等。
- 化學品如化妝品、漆油、樟腦、殺蟲劑等氣味會刺激鼻黏膜,使症狀惡化。
- 食物如海產、含酒精飲品、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等會刺激鼻黏膜的血管擴張,使鼻塞現象惡化。
- 渾濁空氣、氣候變化如極端冷熱、乾燥或潮濕會促使徵狀發作或惡化。
- 精神壓力、情緒緊張或疲勞過度,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
立即追蹤《東周刊》全新WhatsApp頻道,緊貼全城熱話、突發猛料、獨家消息!
https://bit.ly/4gnv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