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09:00 2025-10-21

本港認知障礙症死亡率20年內激增五倍,躍居十大死因第七,阿茲海默症作為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約佔所有病例的八成。嘉諾撒醫院篩查發現近半參加認知障礙篩查的人士,其血液顯示隱性高風險,專家呼籲高危人士如有懷疑,應及早接受篩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腦神經科專科黃家星醫生指出,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由大腦神經細胞內蛋白異常引發的漸進性認知退化疾病。類澱粉蛋白負責處理和儲存信息的神經元會被異常積聚的類澱粉蛋白佔據。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蛋白會在神經元之間形成類澱粉斑,最終導致腦部結構萎縮,加速學習與記憶功能的退化。黃家星醫生強調,高風險群包括65歲或以上長者、有家族遺傳病史人士、曾患心血管疾病者、患有「三高」或糖尿病者、曾遭受腦部創傷者,以及酗酒者,此類人士應提高警覺。
48%人有至少一項生物標記物風險
嘉諾撒醫院於早前進行阿茲海默症早期篩查計劃,結合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及p tau217血液檢測以評估參加者的認知障礙情況,當中共有89名人士參與。結果顯示,44%參加者已屬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階段;48%參加者血液檢測結果顯示有至少一項生物標記物存在風險,其中超過66%參加者MoCA分數仍屬正常。綜合MoCA結果,共有24%參加者被評估為高風險或中度風險,需轉介至專科醫生進行進一步評估與諮詢。
配合血液測試彌補傳統認知評估盲點
老人科專科勞思傑醫生表示,數據表明在認知功能尚未明顯下降前,血液標記物檢測已能識別出潛在風險,彌補MoCA認知評估可能出現的盲點。兩者相輔相成,大幅提升篩查的準確度及早期診斷率。勞醫生強調:「輕度認知障礙並非絕症,通過生活方式調整、認知訓練及營養干預等方法,患者可積極管理病情。」嘉諾撒醫院總經理許小虎博士表示,提升大眾對疾病的認識至關重要。市民如懷疑出現相關症狀,毋須諱疾忌醫,宜及早接受篩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方案包括非藥物和藥物治療兩大類。非藥物治療方面,常見的方法有社交生活小組、智能激勵訓練、懷緬活動治療等。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以及減輕情緒和行為上的異常表現,從而幫助維持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品質。近年,醫學界在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有新進展,抗澱粉樣蛋白藥物能針對疾病根源,透過清除腦內斑塊以減慢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