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5:28 2025-04-14

諾如病毒肆虐,近期引發多個本地感染群組。多間學校師生在參與內地交流團後疑出現急性腸胃炎群組,當中部分人士的樣本檢驗對諾如病毒呈陽性。港人熱門旅遊地點日本,亦接連傳出多宗諾如病毒引起的大型食物中毒爆發個案。
諾如病毒(以往常被稱為諾沃克類病毒)常引致急性腸胃炎,是食物中毒的常見成因,通常與食用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有關。冬季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峰期,所有年齡組別的人士均有機會感染諾如病毒。其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輕微發燒及不適。
諾如病毒潛伏期短,於感染後十二至四十八小時內便會出現症狀,只要為患者補充足夠水分,並提供輔助性治療,一般可於一至三天內自行痊癒。目前,尚無疫苗預防諾如病毒,亦無特效藥物治療諾如病毒,而抗生素對此病亦無療效。抵抗力較弱的小朋友及長者是高危組別,感染諾如病毒後或有機會出現脫水等併發症,需要多加留神。
容易「中招」 上吐下瀉
諾如病毒可透過下列途徑傳播,包括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受感染人士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接觸受污染的物件,以及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傳播。全科醫生劉漢鵬醫生表示,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即使是少量的病毒已具傳染性,能迅速在社區中蔓延。因此,學校、安老院、餐廳等人多聚集的地方,皆有機會出現大規模爆發。
劉漢鵬醫生續指,諾如病毒粒子可經由嘔吐或腹瀉排出,雖然主要是藉着直接接觸或接觸被污染表面引起傳染,但在密閉空間如旅遊巴等情況下,飛沫傳播也可能增加病毒的傳播風險。例如,在學生交流團中,帶有諾如病毒的學生在旅遊巴上嘔吐,已可將病毒傳染給其座位附近的同學。在密閉的空間中,空氣不流通使得病毒傳播的風險更高。
除了食物,廁所亦是感染諾如病毒的高危地方。內地有一宗特殊傳染病例,一名婦人因人有三急,在未佩戴防護口罩下選擇使用未有沖乾淨的蹲廁廁格,並在此密閉廁格內停留數分鐘。婦人於離開廁所一小時內,便出現噁心、反胃等初期諾如病毒感染症狀,隨後伴隨體溫升高及劇烈嘔吐和腹瀉。婦人的丈夫亦於六小時後產生高燒反應,經診斷確認為同源感染,檢測均是諾如病毒感染。雖然劉漢鵬醫生認為此類感染途徑比較少見,但在諾如病毒高發時期,市民應當心日常外出的環境接觸,尤其是在病毒高危環境,如廁所、電梯按鈕、門柄、交通工具扶手等。此外,市民亦應提防病從口入,在進出病毒高危環境後,若要進食或觸摸口鼻,最好先以梘液洗手,以減低感染諾如病毒的風險。
酒精對諾如病毒效果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諾如病毒具有極強的環境抵抗力,不僅耐酸性強,濃度達七十五度的酒精在短時間內對其殺滅效果亦有限。據ISSA-The Worldwide Cleaning Industry Association文章指出,在攝氏七度低溫和室溫條件下,諾如病毒可在不鏽鋼與塑膠表面保持感染力超過七十天。因此,劉漢鵬醫生建議,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廁後,在可行情況下應盡量以梘液洗手,而非單以酒精搓手液進行清潔。
另外,保持食物衞生亦是重要一環。所有食物,尤其是貝殼類海產,應徹底煮熟才食用,並且只飲用煮沸後的自來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戶的樽裝飲品,以及徹底洗淨水果、蔬菜才食用等。
當然,保持家居環境衞生亦是關鍵之一。除了保持空氣流通外,如大家家中出現諾如病毒感染者,消毒作為切斷傳播途徑的有效措施,可使用一比四十九稀釋的家用漂白水清潔嘔吐物範圍及附近地方,以徹底消滅病毒。清理或處理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手套及口罩,事後必須徹底洗手,預防家庭內交叉感染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