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醫魔徒朴恩斌演黑化天才腦外科醫生 清醒腦手術有根據 腦膠質瘤是甚麼?

更新時間:18:30 2025-03-21
發佈時間:18:30 2025-03-21

最近在Disney+上線的醫療韓劇《狂醫魔徒》由《神的測驗:重啟》編劇金善熙與《日與夜》、《瘋狂愛上你》的導演金正鉉合作打造,薛景求、朴恩斌、朴丙垠、尹燦榮主演。劇情講述朴恩斌飾演的鄭世玉是個熱愛腦科手術的天才醫生,因不滿師傅崔德熙(薛景求)因利益關將美國深造機會安排給另一名醫生而鬧翻,崔禁止世玉入手術室兼除牌,世玉被逼躲到遍遠地區開藥店維生,事實進行黑市手術,拯救一些被大醫院放棄或黑道病人。多年後崔德熙因身患腦膠質瘤而求這位天才徒弟為他做手術,繼而再次引發兩師徒惡鬥的的故事。
劇集於本月19日於Disney+上線,剛播出兩集,一開始世玉便為一位黑道人物做腦腫瘤切除手術,為了確保手術位置精準,手術期間需要病人回復清醒,方能測試哪個位置不能觸及。觀眾可能會對止嘖嘖稱奇,事實上很多腦科手術都會用到這個方式。

手術前精準規劃


神經外科醫生藍明權就指出,腦腫瘤向來被視為治療棘手的病症,稍有差池傷及腦部附近組織及神經,可以導致嚴重後遺症。藍醫生指出,除了良性及惡性,腦腫瘤可以按其位置或性質加以細分,以顱骨內的腦腫瘤為例,可分為顱骨內腦外邊或腦內部,前者包括腦膜瘤、神經纖維瘤及粉瘤等,後者則最常見為轉移性癌症,或原發性膠質瘤及淋巴瘤;另外再有名為腦下垂體腫瘤,位於腦的底部,獨立分類,以上種類已涵蓋逾九成腦腫瘤個案。
正因腦腫瘤位於腦部不同位置,每處也掌控着身體不同功能,要在手術過程中不「傷及無辜」,必須格外小心。藍醫生認為,這取決於術前的精準規劃︰「診斷必須周詳,務求在手術時能夠保護腦部所有重要區域,把傷害減至最低,故此術前需要接受多項檢查以訂定計劃,有時甚至比手術過程更需時間。術前規劃做得好,手術時達至『安全』,可說是贏在起跑線。」

 

神經網絡全透視


這個起步點,首先落在影像檢查之中。藍醫生曾經遇過一宗原發性膠質瘤案例,腫瘤略大,雖然磁力共振結果顯示良性傾向居多,但是導致患者出現癲癇徵狀,必須盡早切除。困難的是,腫瘤位於腦部左邊島葉,在顳葉及額葉更深入的位置,手術儀器從任何方向進入腦部,也有可能傷害到正常組織。
腦部神經就如一個蜘蛛網,腦細胞依靠這些電線般的網絡連繫,不能大意切斷。主診醫生當時就先替這個網絡進行影像掃描,評估線路走向,再將其與腫瘤的影像圖片重疊,如是者,腫瘤覆蓋哪些神經線路,便可顯然而見。之後,再利用專屬軟件製作手術路線,避開重要神經線路,把傷害減至最低。加上術前正電子掃描能夠偵測到癌細胞,幫助醫生規劃手術。

 

術中化驗訂方向


藍醫生說,為了提高手術的精確性,相關手術會利用螢光顯影劑輔助,以掌握惡性腫瘤的位置。當患者口服藥劑,藥水滲到血管,癌細胞在顯微鏡下會變成紅色,只要將這些「紅色地方」全部切清,便算大功告成,同時亦減少影響周邊神經。
與此同時,醫生在術中安排了「急凍化驗」以了解腫瘤附近的組織的惡性傾向,盡可能切得最徹底。
如今,許多手術治療也會應用到電腦導航技術,在腦腫瘤的範疇也不例外。手術前,患者需要接受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將腦部的影像傳輸到電腦系統,從而建立腦部的立體模型,腫瘤位置就會一目了然。這種技術不單能提供腦腫瘤的大小範圍及深度,並可以規劃手術的最短路線,減低傷害周邊神經組織的機會。手術期間,主刀醫生只要根據定位在腦部開一切口,依憑導航指示避免神經線便可安全地將腫瘤切除。

 

清醒開顱保功能區域


大家或有疑問,怎樣知道患者的神經被破壞呢?畢竟身體機能被影響與否,需要在術後才知道。這原來關係到名為「清醒開顱手術」的技術。
藍醫生說,當腦瘤處於腦部內,基於病情需要,部分患者可能要「開顱」才能把腫瘤切除,意思是從皮膚切開頭骨進入腦膜,再把腫瘤取走,然後按步復原位置,並以微型金屬片固定。而「清醒開顱手術」就是在手術期間,讓患者在保持清醒的情況下以微量電流測試大腦各區活動範圍,以觀察該位置會否影響活動及語言區域,舉例說,如涉及語言區,就會要求患者一直說話,確認不受影響才會下刀。他補充,這類手術主要視乎過程中會否觸碰到功能區,患者可能會相對緊張,故此必須是適合病例,才會選擇相關治療方案。
腦腫瘤可以生在腦部任何地方,如果位置深入、隱蔽,手術又能否做到安全安心呢?藍醫生舉例,一些接近顱底的個案可以藉由「匙孔手術」將其解決︰「顱底的結構複雜並涉及許多重要神經,並可能影響視覺,這種手術的優點,就是在患者的眉毛開切口,配合電腦導航經此將腫瘤移除,傷口並能隱藏於眼眉,由於傷口較細,患者復原速度亦會較快。」
有時候,腦腫瘤手術亦要配合跨專科治療,好像腦下垂體腫瘤及聽覺神經瘤,前者位置隱蔽,後者則鄰近小腦,必須好好規劃手術過程,才能把風險減至最低。藍醫生說,相關手術需要與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合作,目標是以最直接的路線到達腫瘤,方法是利用耳鼻喉內視鏡分別將一部分的鼻骨及耳骨清除,屆時便能利用微創儀器將腫瘤切走,同時不會影響到腦部組織。

腦癌不常見,但當中腦膠質瘤屬常見

 

至於腦膠質瘤,即膠質母細胞瘤,是腦癌的一種,並不常見,但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根據研究統計,腦癌常見於3到12歲之間,以及40到70歲之間的族群。
膠質母細胞瘤初期症狀沒有特異性,如頭痛、頭暈、記憶衰退等,《狂醫魔徒》中權威腦外科聖手崔德熙便有頭痛問題,經常要用芬太尼藥貼止痛,嚴重時更要用注射式止痛藥。
膠質母細胞瘤沒有得到治療,之後症狀會越來越嚴重,如語言障礙、認知缺損、感覺異常、肢體無力、癲癇發作、昏迷等。
治療腦膠質瘤最徹底方法是外科手術,然而並非每個案例都可以做手術,可考慮的治療方案包括電療、化療、免疫治療、標靶藥物等。
內地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主角彭昱暢飾演的呂途亦是身患腦膠質瘤,經歷多次手術,最終能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現實中的電影原型主人翁,均分別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