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林保怡 陳敏之 敖嘉年
更新時間:12:51 2024-05-15
發佈時間:12:51 2024-05-15

沒有經歷過失去,又怎會學懂珍惜?
林保怡、陳敏之和敖嘉年,在母親節這天,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回想媽媽對自己的愛錫,他們都不約而同飲泣落淚。
今年,是林保怡度過的第17個沒有媽媽在身邊的母親節;而陳敏之的媽媽,今年1月被血癌帶走;敖嘉年則感恩媽媽仍健在,只怕自己在媽媽有生之年,做得不夠孝順。
身為子女的你,對上一次見媽媽又係幾時?愛,不要太遲。就由今日開始,抽多點時間陪媽媽,相信這便是對她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林保怡 淚眼憶亡母

萬家燈火,總有一盞燈,是等待最後歸家的人。林保怡的媽媽,雖未能為林保怡繼續留下這盞燈,但她卻燃亮了兒子一生,常教導他懷着善心,抱着誠懇,實事求是,做個好人。深愛母親的林保怡,深信終有一天跟媽媽重聚,再續未了母子緣。

媽媽晚年中風

將迎來第17個沒有媽媽的母親節,42年的母子情緣,林保怡稱無悔也無憾。林保怡和媽媽的感情,甜蜜到不得了,他怎忙也會抽時間陪伴,主動拖着媽媽的手、抱抱、親吻,並坦言父母是他的心肝寶貝。
直至有一天,他帶父母去吃魚蛋粉,期間媽媽去洗手間時突然跌低冇力起身,自此他看着雙親的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林媽媽更晚年中風,行動不便,後期消化系統不濟,要插鼻喉輸營養。

等見最後一面

2007年6月,林保怡要到法國拍劇,離港前他來到媽媽床前,請她要等其回來,林媽媽無言地等了一個月,林保怡終歸來見她最後一面。「當時見佢好唔妥,我送咗佢入醫院,兩日後,佢喺我身邊走咗,佢真係等我返嚟!」這一幕,林保怡難以忘記,說時悲從中來,心頭一顫,嗚咽涕泣。

DIY Queen

在林保怡眼中,媽媽是個DIY Queen,「以前我哋住舊樓,父親收入唔高,我親眼睇住媽媽親手車衫褲、窗簾,就算做木工都得。冇錢買玩具,媽媽會用布碎整豆袋畀我玩,好開心。」
媽媽煮飯亦好叻,蒸魚腸、煲杏汁豬肺湯,功夫菜都難不倒她。媽媽還教林保怡要有一顆善心、做一個好人,「例如行街見到有人行乞,佢會畀5毫子我去布施。」
就因為父母的教導,林保怡對工作好揀擇,「就算拍廣告,都要拍啲幫到市民嘅,唔好成日叫人借錢(拍借貸廣告)啦,哈哈!唔好害人去借錢。」

當父母去旅行

雙親先後離世,林保怡只認為他們去了旅行,總有一天會再重聚。「到我一走,就有機會見到佢哋,見到後我會同佢哋講:『I love you always!仲一定會好好照顧佢哋,佢哋鍾意海,我會帶佢哋去海灘,食叉燒包、蝦餃、燒賣,坐一日。」
林保怡現仍保留雙親的物品,包括父母的結婚戒指,珍而重之放在錦盒中,還附加一家三口的幸福照片,和一張寫着Thinking Of You的心意卡。
能做父母的孩子是緣份,林保怡盼望大家珍惜和雙親相處的光陰,「因父母真係得一個!」

陳敏之 喪母如斷臂

今年1月,陳敏之的媽媽被血癌帶走了,令她痛得恍如斷臂。二人感情好得不只是母女,既是閨蜜,也是拍檔;過去每個人生階段,媽媽都一一見證。「媽咪就好似我左右手咁,我覺得自己𠵱家冇咗隻手,感覺無助又無力。」陳敏之說。

信仰豐富生命

第一次面對至親死亡是2003年,當時24歲的陳敏之,驚聞父親患有末期肺癌,1個月後更因病情惡化而離世。「我當時好傷心,傷心到好似厭食咁,每日只飲杯水,瘦到得番90幾磅。當時媽媽好擔心,就帶咗我返教會。」父親走時太突然,媽媽則是一年前發現有病,起碼令她有個心理準備。
「媽咪由上年1月發病到佢走,啱啱好一年,呢段時間我陪佢做喜歡嘅嘢,例如旅行、打牌等等,最開心係玩孫,媽媽最愛我個仔,過咗好多歡樂時光。」
陳敏之續說:「媽媽信主好多年,喺未復發前講過:『我唔怕死,我遲早都要上天堂啦!』我聽得出神住喺佢心裏面,所以先會咁講。如果神唔係都『托』住我,我諗我都會做傻事、唔食嘢、喊到抽筋。」

陪媽媽瞓醫院

作為女兒,陳敏之也超額完成應盡的責任。自父親逝世後,陳敏之肩負一家之主的責任,捱更抵夜的努力工作,為的是希望母親及弟弟無後顧之憂。母親去年入院,陳敏之安排她入住私家醫院,獲最好的治療及照顧,她更「拋夫棄子」在醫院照顧母親,有如24小時私家看護。所以不論醫生或護士都對陳媽媽說:「你好幸福!」

報夢緩解煩憂

陳敏之坦言:「我知道媽咪好安慰,見到我同細佬好錫佢,佢都同人講好感恩;當我聽到媽咪咁講,我都好感動!」陳敏之又感恩媽媽離世時,沒有半點痛苦,走得安詳,美麗如昔。
媽媽離世接近4個月,陳敏之一直掛念,更渴望媽媽能報夢,最後竟「夢」想實現,與媽媽夢中見了數次,巧合地解鎖了陳敏之面對的難題、緩和她的煩憂。她有感而發說:「我好想話畀大家知,唔好錯失任何一個可以孝順父母嘅機會!」

敖嘉年 感謝強媽媽

現為開電視主持《健康關注組》的敖嘉年,自言父母管教嚴厲,少時勁百厭的他,經常被「藤條炆豬肉」。他憶述:「我鍾意整蠱人,有次擲水蛋落街整親小朋友,阿媽返屋企打到我飛起;我細個讀書又唔叻,成日攞零雞蛋,要家長簽名。我知搵阿爸簽,佢一定打,所以我呃阿媽話合格,叫佢簽。」

媽媽口硬心軟

敖嘉年指媽媽是口硬心軟,深知她是愛錫自己的。當年媽媽攞貨返屋企「車」幫補家計,或跟工廠去旅行,都會帶着他。生日又必定買蛋糕為他慶祝,即使家境不好,也寧願留錢給他買靚衫和玩具。
「最開心係着住靚衫跟阿媽去工廠旅行,啲姨姨讚我靚仔,仲話我第時會做明星。而阿媽會將我剪線頭嘅錢儲起,表面話交租,其實係買玩具畀我。」他還記得,有次出水痘發高燒,媽媽更全晚冇瞓,為他撥扇降溫。

父母鬧交超驚

敖嘉年11歲時,爸爸嗜賭,令媽媽離婚出走;當時敖嘉年太細個,乜都做唔到,只記得一家三口住在180呎的公屋,父母一鬧交,他就好驚,只可以喊。「有次媽媽喺黃大仙求完籤話阿爸有外遇,當晚阿爸飲完返嚟,阿媽就用較剪剪爛晒阿爸條呔,嗰次超驚!」
父母離婚後,跟着爸爸生活的他,雖與媽媽時常見面,但有次在街上見到一家人拖住手行的溫馨場面,他竟忍不住哭起來,那時才驚覺,自己很在意父母的愛。

童年從不覺苦

由細到大,他甚麼事都是自己一個人處理,但他不覺苦,更從媽媽身上學習到堅毅,讚媽媽是個很強的女人。「佢唔識字,以前會車嘢幫補家計,同爸爸分開後就做清潔,到𠵱家82歲,仍堅持自己做嘢,唔靠任何津貼,喺屯門租個舖仔賣袋仔同日用品。」
他慶幸父母仍健在,現時還會互相關心對方,做仔的也感滿足。即將到母親節,為了𠱁媽媽開心,他表示會全日陪着媽媽度過。訪問這天,他更紅着眼,哽咽說出心底話:「媽媽,我愛你!如果可以換少少生命畀你,令你更長壽、更健康就好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