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會有時 李丞責
更新時間:08:48 2024-02-11
發佈時間:08:48 2024-02-11

2023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生」的一年。
李丞責更形容是「劫後餘生」。
「剛剛過去的一年,既是一個新的開始,有很多老朋友、老客戶, 隔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面,終於可以再見,也有一些人去了外地,今年都回來了。疫情期間,也有一班朋友常常在香港不時見面,但這一年又變成他們出去了。人生很奇妙,永遠都是轉來又變去,疫情後,也算是劫後餘生了。」
這一年,有很多不同的感受,起起落落中,還是能見到「人情味」。
「真的,能夠親身接觸見到真正的人,無論如何都比透過上網好,見到面,是真的開心。」
見得人多,當然對經濟變化有很大的體會。
「有些人繼續努力、有些人受到壓力被迫忍耐,其實很多公司都受很大壓力,但亦有很多人非常努力去撐,就算情況再差也積極面對,是很值得佩服的。」
「我年紀不少了,算是真的見過很差的環境,再差的環境我也經歷過,所以說現在經濟不景、環境不好?我也覺得不算甚麼,現實一點說,真的是有甚麼未見過?」
就算被人說香港是「金融遺址」,也不代表真的失去希望。
「香港有幾差?差極都還有很多人可以去旅行、可以北上深圳玩?風水學上有謂『近山者仁、近水者智。』,香港人幾代人都住在海邊,應該都好有智慧。出唔到海,咪岸邊釣墨魚、泥猛囉!等到可以出大海,就可以去釣大魚、攞大收穫啦!」
乘風破浪會有時,只是要等待時機。
李師傅如是說。

全力回復

三年疫情一切停頓,過後,漸漸回復正常,李丞責說是要盡力回復之前失去的時間。
「這大半年把之前一切做不到的事,全部盡力做返,所以是真的很忙,很辛苦,我就算開關之後,也沒有去很多旅行,因為這一段時間,正正是很多客人朋友要恢復日常工作、生意的時候,會找我幫忙,怎能去旅行?不成的。」
李丞責除了工作外,只去了意大利參加好朋友的婚禮紀念。
「那次有帶大女兒去了十幾日,那是朋友間難得的聚會,一定要去,但我完全沒有去日本或其他地方。我是一個很細膽的人,看着人生無常、遇到危險和刺激的事已經太多,我不想特別去做太刺激的事,疫情、經濟變化,全部都夠驚嚇啦!我寧願選擇一些平靜的生活,可以與三五知己打邊爐吃飯已經很滿足。」
李丞責還打趣說,既然多人去旅行或北上,反倒正是留在香港的好時機。
「以前因香港人多,所以才要出去,現在不如留在香港,睇煙花可以有最佳位置,餐廳也不多人甚至不用訂位。不過,很多人去旅行,證明大家仍然是富裕的,也懂得去珍惜人生,最少香港人也不算是困境吧,起碼好過某些地方是真的水深火熱、日日在打仗吧!」

住家男人

李丞責說現在的生活,就和所有有家室的男人一樣,上班下班回家湊女。
「兩個女兒最緊要是可以和爸爸媽媽一齊,香港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玩,大女到今時今日,連魚生也未食過,所以等到世界再穩定一點,是要帶她們出去見識多一點的。」
「兩個女兒是不同的,大女開始懂性,有多一點溝通,細女就很天真,不過夠搞笑。我不會偏心,因為兩個女的時辰八字都是我夾出來的,全家都是肖牛和肖猴,所以我們一定是夾的,哈哈!」
近年李丞責極度支持太太劉倩婷的各項慈善工作。
「太太做慈善工作我當然支持,事關我工作時間頗長,希望她可以多點時間做慈善,我怕被人誤會,所以不想參與太多,她從事慈善就是為家人積福,我就單純做捐錢的支持者,或者等到退休後才做。」
如此說來,難道竟然有想過退休?
「不同人退休有不同的原因,有些人是身體或精神有問題、有些人滿足而無求,我這個行業是講緣法的,要去到沒有人再搵我,才能退休。」
沒有退休的打算,更有新的大計。
「想做一些和文化旅遊有關的事,可能會做文化重建、重修的工程,之前去了河南的紫微宮和皇母洞,也去了三清山,見到很多古蹟日久失修,希望可以嘗試重修一間唐朝的道觀,建得成當然好,建不成就慢慢建吧!」

辛苦的人

每個年代、大運都有各種困難,今年正是八運轉九運的時間,李丞責在這個大轉變的日子,希望可以提醒香港人如何面對轉變。
「現在就是大轉變的情況,香港本來就是捉魚、做香的,時代轉變,各種情況都出現過,現在就是要在時代洪流中繼續向前行,前人可能比我們更辛酸,現在我們再差,還是比以前的人更好,我小時候也試過窮,現在條件好很多,前人可以創一片天地,我們為何不能?」
現在正是轉運的時機,要行出自己時代的道路,是我們的機會,問題就是究竟可否接得到?
「每一代人中,都總有人可以開創自己的未來,相信現在這個時空中,香港的機會仍然存在。」
李丞責更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
「當年影相用菲林機,大家覺得好過數碼機,但後來數碼相還是取代了,才發現各有各好,如果你永遠只拿着一部機,就不會知道其他機的好處,正如每一代人也各有風采,只要調整自己積極做事,沒有不可能的事。」

神仙也有落難時

話說李丞責的辦公室,有很多不同的神像,當中就有一尊濟公像非常顯眼,似乎有點格格不入,而且擺放的位置,正正就擋着無敵馬場景,相信任何人都會與我有同一個疑問,為甚麼會供奉在此?
「說來話長,濟佛為何在此,一切都要從12年前講起,當時我去了南京拍攝風水節目,到梁誌公的墓拜祭,傳說中梁誌公是濟公的轉世,就這樣與濟公結了緣。」
「回港後就常常會到上環的廣福義祠拜濟佛。直到幾年前,原本歷史悠久的濟佛像,因為各種因素而被束之高閣,不再被供奉,當時我就暗暗許願,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請這尊濟佛來我的地方。」
想不到,這個願望竟然真的能夠實現。
「兩年前,原本的廟祝退休,就問我會否願意請這尊濟佛回去供奉,我當然是一口答應,算是圓滿了心願。」
這尊濟佛其實歷史非常悠久,早在1847年就已經在香港被供奉,當中經歷過多次搬遷,最後終能落腳銅鑼灣李丞責師傅的辦公室。
神仙,也要經歷各種種磨難,最後才能真正成仙得道。
香港人,就算遇上各種困苦,應該都能在最後找到開路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