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09:44 2023-11-08

愛護動物協會會長傅明憲﹙GiGi﹚,近年外遊都喜歡與大自然為伴。繼去年到極地追蹤北極熊,早前又飛到南太平洋西部的島國湯加觀鯨。
她和兩位旅伴前往湯加外島,並一連5日出海,尋找游經當地海域,前往南極的巨鯨影蹤。期間她多次落水與鯨同遊,既與鯨魚BB追逐,又與身長10多米的巨鯨擦身而過,她笑言感受從未如此震憾,「此行學習和體會很多,亦深入了解鯨魚的生活習性,當巨鯨在身邊游過,感到自己原來真係很渺小,好amazing。」
與鯨BB追逐
今次觀鯨之旅,傅明憲﹙GiGi﹚坦言已籌劃多年,因為航程轉折,加上要看季節,和跟志同道合的旅伴夾時間,所以一直等到今年才成行。他們先從香港坐十小時飛機往斐濟,轉乘兩個多小時螺旋漿飛機到湯加後,再乘兩小時快艇前往外島作據點。
「每年8、9月,很多Humpback whale﹙座頭鯨﹚,帶住Calf﹙鯨魚BB﹚沿南太平洋前往南極覓食,期間會途經湯加一帶海域。我們一連5日,每天早上7時食完早餐就隨船長和導遊出發,待在海上6小時尋覓鯨蹤。因為鯨魚媽媽通常大約每15分鐘會上水一次,鯨魚BB就6分鐘左右上水呼吸,所以出海後,很快就會見到大大小小的鯨魚在船的兩旁現身。」
他們輪流落水浮潛觀鯨,「導遊會趁鯨魚媽媽休息時,跟我們火速戴上mask﹙面鏡﹚、snorkel(呼吸管)和Swimfins(蛙鞋),然後Snorkeling﹙浮潛﹚游向鯨魚方向,因為設有安全距離,我們不可以游得太過接近,如果鯨魚主動游過來,我們就要及時避開,但拎住相機都幾阻水。」
她笑言最驚喜是被鯨魚BB追,「Calf一直跟着媽媽身邊游動,但有時見到我們又會好奇地追上來,其中一天,我被一條Calf追到氣咳,牠不停跟着我游,仲越來越近,我要不停避開,在海中心團團轉,不過這真是人生中一次難忘經歷。」
魚聲震憾心靈
GiGi坦言今次旅程,令她深入了解鯨魚的生活習性,「原來鯨魚媽媽同鯨魚BB係會傾偈,雖然係悄悄耳邊語,唔係好大聲,但係當我游到牠們附近時,都會聽到,可惜我聽唔明。牠們發出的聲音比海豚低沉,尤其Escort(雄性護衛鯨)在大海尋覓伴侶時,會用歌聲來吸引附近的鯨魚媽媽,所以會稱牠們做the singer(歌手),聲音聽起來有點像機械聲,和走音的大提琴。
「牠們有時唱得好大聲,即使深入海底50米,我在接近海面浮潛時聽見,都feel到個心在震動,真係高音強,中音準,低音勁。如果鯨魚媽媽接受牠,Escort會跟隨鯨魚媽媽到南極交配,明年就可以做鯨魚爸爸,如果鯨魚媽媽不喜歡,會中途帶着鯨魚BB離開,Escort又要在茫茫大海中再另覓伴侶。」
成年的座頭鯨大約有17、8米長,GiGi不止一次與牠們擦身而過,同行的潛水教練旅伴,亦把握黃金時間,替她拍下驚險瞬間。「我們各自都帶備了水底攝影器材,每天都拍攝到鯨魚在海底游戈和躍上水面一刻,我們又互相為對方拍照,他們趁鯨魚在我身邊游過,及與鯨魚BB追逐時,拍下了不少珍貴照片和影片。」
無人島作據點
他們選擇在距離湯加主島兩個多小時船程的無人島作據點,連日來在島上過着極原始的生活,「島上只有幾間木屋,但電力微弱,不要說冷氣,連吹頭用的風筒都沒有足夠電力驅動,晚上出入要靠手機燈來照明。天氣雖然酷熱,但一早一晚也很清涼,不過返到小屋一定要先點蚊香。」
他們每天除了出海觀鯨,便沒有其他節目。「雖然日日都有陽光與海灘,但因為行程主要觀鯨,所以沒有安排其他活動。每天下午回到島上,大家便忙着整埋當日拍攝的照片。因為那裏資源實在有限,一桶水既要洗器材,又要洗衣服和沖身,用水的次序很重要。」
飲食方面,每日島上提供三餐雖然簡約,但亦算飽肚。「每天在小屋食完早餐,便帶備簡約午餐,如意粉和三文治等上船,晚上就在島上用餐,每日都好充實。此行除了學到很多鯨魚相關知識,與鯨魚共游時,亦體會到人原來很渺小。我覺得人和動物之間,要互相尊重, 和平地分享地球上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