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做一件瘋狂的事︱黃心穎

風靡全球的迷你影集《混沌少年時》在推出的第二天,我隨意挑選了來看,當時只知道講述一名13歲少年的殺人事件。故事的開端便被Owen Cooper(角色名Jamie)所吸引,他的稚氣未脫卻演技精湛,引人注目。

我投入觀看時,丈夫突然按暫停,驚呼:「嘩,已經17分鐘,還是一鏡到底!」看完第1集後,我們對視,驚嘆:導演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以往零剪接的作品多在內景拍攝,但這部劇的第1集以鏡頭追隨飛馳的警車,直至疑犯的家,然後跟隨他們破門而入,目送小Jamie被押送到警局。鏡頭靈活穿梭,直到65分鐘才完成第1集。

我們立即上網搜尋資料,發現導演Philip Barantini在3年前已有一部一鏡到底的作品,但那部主要在餐廳拍攝,而今次《混沌少年時》則全面升級,包含4集,每集約50至65分鐘,都是一鏡到底。導演表示,這種拍攝手法旨在增強壓迫感,使觀眾身臨其境,體驗劇烈的緊張氛圍。

這不是影評,也不是劇透。從一位前演員的角度看,看到鏡頭多角度拍攝而不讓道具和工作人員穿崩,以及每次攝影師交接攝影機,或將攝影機連接到無人機的流暢性,都讓我對他們背後的努力感到好奇。

第2集的學校場景涉及370名臨時演員,協調難度相當高。若他們進入鏡頭的時間不對,所有人的努力將付諸東流,那份尷尬真是難以承受。此製作要求每個崗位具備高度的專注力,演員先現場綵排一周,與攝影設備再綵排兩周。最初計劃每集拍攝10次,分5天完成,但第1集最終僅拍了兩次便成功,第4集卻拍了16次。想像演員需反覆演繹那些虐心的情緒16次,實在艱難!

這種拍攝方式可謂「有辣有唔辣」。我們習慣了傳統拍攝方式,通常會有2、3部攝影機同時拍攝,這樣不僅可以縮短工時,剪接過程也更為便捷,NG的壓力相對輕鬆。然而,在補拍特寫鏡頭時,演員有時不得不對着空氣演戲。

回想起我剛入行時客串角色,某一幕需要我看到病重的父親而落淚,但我只能對着枕頭演戲。當時已是凌晨3點,隱形眼鏡佩戴超過19小時,乾到幾乎無法流淚。當全世界都在等你的一滴眼淚才能收工,那種壓力教人難忘。幾次NG後,突然傳出一聲刻意的「打呵欠」,示意對我阻礙工作進度的不滿,內疚的眼淚即時奪眶而出。

雖然壓力猶如十噸重,但一鏡到底的拍攝,要求演員一起從頭演到尾,這種連貫性使情緒與劇情得以共同推進,對演員來說是一種極為爽快的體驗。我與丈夫異口同聲說,如果有幸參與,必定「𦧲飯應」。

導演的巨大野心挑戰了傳統的拍攝方式,團隊每位成員皆投入心血,將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變成現實。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熱血而瘋狂的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這樣瘋狂且富有創意的作品誕生!

《混沌少年時》每集都是一鏡到底,這種拍攝手法旨在增強壓迫感,使觀眾身臨其境,無法移開視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