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Say Never︱黃心穎

停頓了數秒,我才回過神來。「你問我甚麼?」我愕然停下,確認自己真的沒有聽錯,第一個反應是:我何德何能?竟然有人對我有興趣?隨即而來卻是一種飄飄然的感覺:竟然有人找我!這種被重視的感覺,已經很久沒有體會了。

回到家吃飯時,我將剛收到的邀請告訴家人。我大姊幾乎不需思考便驚呼:「吓?你?寫專欄?」她的反應我並不意外,因為回溯30年前的我⋯⋯

我是在1997年移民潮的一份子。完成小一後,我便跟隨家人移居到溫哥華。多虧母親的堅持,我才持續補習中文直到中三。每周3小時的中文班,讓我能應付日常對話和看懂當時熱門的香港電視劇,但我總覺得,用英文寫作對我來說容易和自然得多(雖然還未能寫得出一手好文章)。所以,用「兩頭唔到岸」來形容我的中英文能力最貼切。

還記得每周的功課,必定要寫詞語、造句、背默,還有我最討厭的作文。對作文的厭惡程度,高到我甘願犧牲每星期5元加幣的零用錢來「請槍」。請槍對象多數是大姊,有時離譜到請爸爸幫忙,哈哈,真是哪來的膽子?所以,我大姊有這個反應,不足為奇。當時的我,對寫作真的是零興趣。

那天晚上,我越想越動搖。其實我對嘗試寫專欄是蠢蠢欲動的,只是缺乏信心。我怕寫不好,我怕發表意見,我怕忽然要承擔每星期交稿的責任。這種自我懷疑和焦慮不斷在心頭翻轉。我暗自希望對方不再提這件事,結果,對方真的沒有再追問下去,但犯賤的我,偶爾還是會想起這件事。

雖然我對寫作不在行,但不知不覺中,竟慢慢愛上了。2020年的一次機緣巧合下,我為自己創作的歌曲填了一份詞。寫詞像拼圖,尋找最合適的字句放進旋律,用數百字述說故事,讓情感得以抒發,拼出一幕幕意境,既具挑戰性又充滿趣味。記得小時候買唱片,總是固執於是否有附印歌詞。如果沒有,我會將每首歌的歌詞列印出來,然後按着唱片的歌單順序放在文件夾。直到今天,每次聽新歌或看MV時,我也一定要開字幕來看歌詞。對文字的執着,原來早已在心中扎根。

一年多後,這位朋友再次邀請我見面,重提寫專欄的事。在那一瞬間,我心跳加速,感到一顆熱石在胸口,雖然很緊張,但我知道這是內心的抉擇。「好啊,我寫。」這一次,我不再讓思緒干擾我的決定。7歲的我,一定無法想像會有這麼的一天。不要絕對地否定任何事情,未來是充滿可能性的。

我曾是銀幕上常常出現的藝人、娛樂新聞的常客,有一段時間活在別人的筆下。如今,我握起筆,寫下屬於自己的感受、體會和小故事。以前選美立志要「活得精彩、無憾」,現在的我只想寫好我的專欄,做好我的創作,和家人以及寵物好好生活。

大家好,我係黃心穎。

我對文字的執着,原來早已在心中扎根。不要絕對地否定任何事情,未來是充滿可能性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