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發展 灣區聯動 | 鄺美雲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習主席今年4月專門到粵西視察,深入企業、港口、農村等進行調研,可見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城市的發展極為重視,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6月初亦展開粵西專題調研組一行,第一站就是湛江。我們先後參觀了湛江規劃館和麻章區金牛島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這種植物群落在生態系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的根繫可以在海水中生存,並且能夠抵禦潮水的衝擊和風暴的侵襲。

港區人大粵西專題調研組,到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參觀,瞭解最新環保煉鋼技術。

乘船考察湛江灣「一灣兩岸」,感受向海逐夢,勇立潮頭的湛江精神。

近年來,湛江的環保發展和生態保護取得很大的進展,而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的廣東,全年都適合海水養殖,向海要糧潛力巨大。習主席考察粵西時也特別指出,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把水資源優化配置好,也是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手段。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不僅是這一個區域有其自身發展的旺盛需求,也是一整個片區的發展需求和動力。香港和湛江在環保等多個領域都可以加深合作,同時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包括湛江在內的內地城市招商引資、引進外國企業、科技人才等,共同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出力。

另一方面,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廣東的城鄉發展二元結構明顯,粵西、粵北、粵東有一定的差距,透過城市間的聯動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使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僅成為中國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更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