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暗示會加快減息步伐,美股與港股因而一度錄得顯著升幅,有發展商加快推售新盤及貨尾。
上月舉行的全球央行行長年會,就減息問題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鬥法多時的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出乎市場意料在致辭中「放鴿」,表明聯儲局將調整貨幣政策目標,暗示會加快減息步伐。與此同時,差估署公布七月份本港私樓售價較上月微升0.42%,已是連升四個月。扣除年初的跌幅, 今年首七個月樓價累計僅回落了0.45%,較不少市場預測為好。
受到消息刺激,美股與港股一度錄得顯著升幅,有發展商加快推售新盤及貨尾,二手市場亦出現個別業主反價個案。有市場人士聲稱樓價已完成尋底,由二○二一年九月開始、歷時近四年的樓市熊市經已結束。
然而,樓價升跌從來都不只看息口一項因素,關鍵還是供求關係與市場預期。先看實體經濟,受到外部的關稅貿易戰和地緣政治熱戰,以及內部的北上消費及網購熱潮、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等負面因素影響,香港經濟表現持續疲弱。最新公布五至七月份失業率升至3.7%,高於市場預期。單位供應方面,截至六月底的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有十萬○一千伙,按季減少四千伙,屬連續第五季下跌及近十一季新低。但逾十萬伙新供應仍是很龐大的數字,市場上還有大量半新盤二手單位等住出貨。還有北部都會區數以萬計的新供應雖然估計會放緩,但相信在中央指令下絕不會叫停。這解釋了為何明明減息在望,發展商推新盤時叫價仍相當保守。
除了本地居民的置業和換樓需求,市場一度期待政府推出的「高才通」等多項吸引人才措施,可為香港樓市注入新動力。但多項數據及分析都顯示,有頗高比例的「高才通」申請人並不打算在港定居,甚至從來沒有來港。各類外來人才即使在短中期內留港發展,大部分都會取得永久居民身份後再決定是否在港置業,落地生根。當中內地來港人才,還面對將買樓資金從內地匯到香港的困難。有消息指,內地或將應香港各界要求推出「購房通」,但由於內地經濟也不好,即使落實「購房通」,估計初期的額度亦不高及設有不少限制。
再者,到底美國是否真的會加快減息,以及香港的按揭利率會否跟隨下調,仍存在很多變數。鮑威爾列出的調息考慮因素,包括特朗普政府的反移民政策令當地勞動力減少、高關稅措施同時令經濟放緩及通脹預期升溫等等,相關政策在特朗普治下隨時可一百八十度轉變。而受到北水南流和美元信心危機等因素影響,港元拆息近年多次沒有緊跟或跟足美息升跌,有意置業人士務須留意。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以二〇〇四年沙士後樓市復甦起計,上一輪牛市足足維持了約十七年才終結,累計樓價升幅高達兩至三倍。之後的跌市至今僅為期四年,跌幅不足三成,不少人對熊市是否就此告終都存有懷疑。大多數人認為樓價再大跌的風險不高,但與重拾升軌、重現炒風仍有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