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生有涯,放下全職工作之後其中一個願望,是要走遍全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之前已到過八八九九,就只剩新疆、西藏、青海、寧夏和貴州。貴州其實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就在廣西之上,到省會貴陽只是五小時的高鐵,卻一直在我們的視線範圍之外。和貴州有關的事物,一般人大概只能說出黃果樹瀑布和茅台酒。作為青少年發展聯會的一員,我在復活節假期參加了一個青年交流團到貴州,伴隨百多個香港中學生到貴州遊學,心中的中國版圖上,又填了一塊空白。
今次貴州遊,心中的中國版圖上,又填了一塊空白。
貴州的落後是很「合理」的。它不但沒有大河或湖泊,也是個完全沒有平原的省份,所謂「地無三尺平」,除了山,還是山。自古以來修橋築路特別困難,與世隔絕,經濟發展便自然滯後,所以貴州是中國脫貧大業的一本教科書。但我們國家是人類近代史上的「基建狂魔」,中國的工程師無所不能,他們見山開山,竟然在短短十幾年間建了二十萬公里的公路,高速公路八千公里,已建和在建的橋樑近三萬座,世界前一百座高架橋半數在貴州,不少高過百層高樓,還包括所有橋型,「橋樑博物館」之名貴州當之無愧。
交通暢達之後,發展便有機會「彎道超車」。由於貴州的水力發電資源豐富,山區氣候亦普遍較低,十分適合發展耗電量極高的數據中心,現在你能說得出名字的企業都已落戶在貴陽的大數據中心。同樣地,很少人會把貴州與先進天文科技連繫起來,但原來全世界最大口徑(五百米)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就在貴州平塘,這「中國天眼」可以從百億光年的太空接收訊息,在探索宇宙和外星文明的領域,讓中國從無到有,從跟跑者變成了領跑者。我們由貴陽開了三小時車到平塘近距離參觀,只覺得不枉此行。但到山上的參觀點不能攜帶任何電子用品,保安森嚴,只能光顧官方攝影師拍照留念。
貴州差不多全境都是喀斯特地貌(即桂林和丹霞山那種),一座連一座的小山墩拔地而起,延綿極目,蒼翠可愛。「天眼」那個如一口大鍋般的反射面板便剛好嵌於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谷中,有點超現實的感覺。省內多個少數民族生活於山谷之中,開墾梯田耕種,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千戶苗寨」是最具代表性的觀光點,雖已發展成熟,但勝在與原居民並存,大街上常見有專供他們使用的免費公交車。習主席最近才訪問距離那裏不遠的一個侗族聚居地,景觀和「千戶苗寨」十分相似。我們也去了遵義看 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的史蹟,這算是「紅色旅遊」,因為這個會議是確立毛澤東為共產黨核心的歷史轉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