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預計當選總統特朗普在1月20日上任後會採取有利經濟增長的政策,市場最近上調了對美國經濟的預測。然而,從近日美股在高位整固及美國長期債債價大跌情況,市場對特朗普可能會付諸實行先前所承諾的激進政策,引發美國加息的憂慮。
首先,市場的「激進型特朗普」情境中有以下四個主要假設。首先,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並對全球其他地區徵收10%至20%的關稅。第二,邊境管制大幅限制移民,每年遣返一百萬名非法移民。第三,在未來十年主要通過減免個人和企業稅以實行達10萬億美元的寬鬆財政政策。最後是廣泛且加快放寬監管,尤其是對化石燃料和金融業的監管。
特朗普的激進政策可能對美國經濟産生深遠影響,筆者在此分享一下經濟數據供讀者參考。首先,關稅政策的實施可能導致通脹上升。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18年美中貿易戰期間的關稅使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升了約0.3%至0.5%。如果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預計通脹將進一步上升,影響生産者價格指數(PPI)並導致商品和服務的售價上漲。
其次,移民政策的變化可能對勞動力市場産生負面影響。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移民在農業、建築和服務業等行業中佔據重要地位。大規模遣返非法移民可能導致約400萬到600萬勞動力的缺失,進而影響整體經濟生産能力。此外,勞動力短缺通常會推高工資水平,例如2019年的數據顯示,某些行業因勞動力短缺而工資上漲超過4%。
在財政政策方面,减稅的實施可導致短期內消費和投資增加,但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分析,如果沒有相應的財政收入來源,長期可能導致財政赤字上升,預計到2030年,財政赤字可能增加約1.5萬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表明,實施大規模减稅短期內可能使美國GDP增長約1%至2%,但持續的高赤字則可能抑制經濟的長期增長。
最後,滯脹的風險與美聯儲的政策反應密切相關。歷史數據顯示,滯脹通常發生在高通脹與經濟增長乏力相結合的情况下,類似于1970年代的經歷。預計在滯脹環境下,美聯儲將面臨複雜的政策選擇,難以有效放寬貨幣政策,從而導致市場流動性不足。
由此推斷,特朗普的激進政策可能引發一系列經濟反應,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可能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健康産生深遠影響,市場參與者需對此保持高度關注。
艾明資本董事總經理庾婉華(Avy Yu)
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金融財務學碩士,定期撰寫內地文章並每月錄得近百萬閱讀量。
筆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深化投資者關係及企業融資策劃方案。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