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牙科服務 必須大增供應

牙科街症服務派籌減少,主因是政府牙醫職位空缺率高達兩成四。

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出,全港十一間政府牙科診所的街症服務嚴重供不應求,派籌數目較疫情前減半,導致大多為基層長者的病人須通宵在診所門外排隊輪籌,即使輪到籌號亦要再來回兩轉辦理登記手續。有長者為了節省交通費和避免舟車勞頓,被逼在診所附近的公園露宿,非常不人道。

衞生署隨後宣布由七月起優化輪籌制度,將三輪手續簡化為兩輪及提早派籌時間,避免長者通宵輪候,並承諾會盡快推出網上派籌系統。但由於派籌數目沒有增加,新安排被批評為治標不治本,亦有人擔心網上派籌會令不懂上網的長者更為不便。

牙科街症服務派籌減少,主因是政府牙醫職位空缺率高達兩成四。在人手嚴重不足,再加上人口老化令求診人數上升,如何優化派籌制度都不會有大改善。那麼政府為何不立即增聘人手以至加薪搶人呢 ? 因為連私營市場的註冊牙醫人手也並不充裕,市民即使自掏腰包光顧私家牙醫,往往也要排期一段時間及支付相當高昂的診金。

要整體增加牙醫供應,首要是增加本地培訓學額,但即使有足夠的設施和師資,也需要十年八載才見到成效。另一方向是從外輸入,政府已向立法會提交法案,修例容許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並規定他們必須先在政府牙醫診所服務一定年期,才能取得在港全面執業的資格,轉為私家牙醫搵真銀。

草案又建議引入全新制度,讓經過一定培訓和認證、專業要求低於註冊牙醫的「牙科輔助人員」,處理較簡單的洗牙、護齒等工序,讓專業牙醫可集中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責補牙、剝牙及鑲牙等高難度工作。

還有一個方法是將服務需求外移,更準確的說法是內移或北移。政府正探討以購買服務方式,資助部分公務員及其家屬,到指定的內地醫療機構接受某些牙科診治,從而縮短公務員免費牙科服務的輪候時間。事實上,已有不少港人,因無力支付高昂的私家牙醫診金,又沒時間通宵輪候政府街症,選擇或被逼北上,幫襯收費低一大截的內地牙科服務,並鮮有聽聞發生嚴重醫療事故。

輸入非本地培訓牙醫,引入牙科輔助人員,以及資助港人到內地求診,都肯定影響到本地私家牙醫的利益。香港牙醫學會早前表示,並不反對放寬非本地培訓牙醫來港,但認為須通過一定的考試或評核才能在港執業。有私家牙醫更聲稱供不應求情況可在數年後改善,質疑內地的牙科服務質素難以監管,政府應先行加強本地的公私營合作。有關建議表面是為了確保醫療質素,保障香港病人的權益,但亦有人認為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排外保護主義。

政府在多年前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西醫時,不少私家醫生也曾提出差不多一樣的反對理由,結果證明若非陰謀論就是言過其實。牙痛慘過大病 ! 特區的醫療衞生官員應有像南韓政府一般的決心,目標令所有香港人都可以合理的價錢及輪候時間,享用到安全與切適的牙科服務。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