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二○二三年,距離我畢業整整五十年。一九七三年,我第一份工喺中環舊滙豐總行返工,中間除咗曾派去瓦努阿圖實習半年,一九八四至八八年調到旺角返工,轉工後由一九八八至九○年派駐新加坡,基本上一直都係中環人。我喺二○○○年「中年」創業,仍然選擇落腳中環。
有人覺得中環人又多、車又塞,搵食艱難,但我對呢度有一份莫名嘅感情。近十幾年有金融機構陸續搬去港島東甚至九龍,但我仍然鍾意中環嘅方便同「人氣」,約食晏隨時一個電話約到一圍,落街亦經常撞到熟人,可以互相問吓近況,好似生活喺一個好熟識嘅社區。
陸叔攝於舊滙豐總行前。
講到食晏,幾十年嚟變化好大,現時中、西、日、韓、快餐、慢食,一應俱全,但當年我喺滙豐返工,午餐都係步行距離可達嘅飯堂、細餐廳或冰室。最有印象係去拱北行政府合署飯堂食晏,一碟飯十蚊有找。拱北行現已重建為長江集團中心,飯堂亦成為回憶。
間中食豪啲,我會約埋同事去舊華人行九樓大華飯店飲茶。話說昔日香港酒樓淨係做晚市和筵席,直到戰後至開始兼營中午茶市和飯市,呢間大華飯店據講原本係外省菜館,我喺七十年代幫襯時已經改做粵菜,中午有茶飲。飯店仲有法文名Cafe de Chine,設有花園平台,食晏飲茶每位大概盛惠十幾廿蚊。
後期有一段時間常去陸羽茶室,除咗就腳,呢度亦係中環證券界收風嘅地方,更加係市況寒暑表。記得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我到陸羽飲茶見到平日坐無虛席嘅二樓得返四枱客,大家快趣食飽就返去睇住個市,結果當日下午政府就宣布入市干預。○七年八月十七日,港股直通車消息傳出,收市前港股反彈成千點;當日我都喺陸羽飲茶,見證消息傳出及大奇迹日誕生。
現時好多中環打工仔幫襯快餐店。事實上香港幾間大快餐連鎖都創立超過五十年,好似美心快餐喺一九七二年創立,第一間快餐店就選址中環皇后大道中,現址係恒生銀行分行。原來美心團隊喺一九七○參加大阪世博會,到日本百貨公司食堂觀摩,發現食客平均只係用二十六分鐘食一餐飯,而且係用「先買票,後取餐」嘅方式運作,於是決定將呢種快餐模式引入香港。
至於大家樂就喺一九六八年在銅鑼灣糖街開設第一間快餐店,到一九七五年至喺中環雪廠街開設分店。大家樂另外一個第一,就係一九七六年喺電視賣廣告,係香港第一間賣電視廣告嘅飲食集團。大快活上年慶祝成立五十周年,佢喺一九七二年開設第一間快餐店,選址荃灣眾安街,睇返舊相當時咖哩牛腩飯一盒三個半。
食晏個晏字拆開係「日安」,一餐晏晝飯好能夠反映中環人嘅作息生活。記得早幾年大館有一個展覽叫「日安時刻」,展示中環獨特飲食文化,例如商會嘅同鄉飲食、包伙食、商務午餐同快餐等。每日食晏時間,不同年紀、種族、工作崗位嘅中環人各自搵食,可以話係金融中心背後嘅社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