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可出頭

二十世紀初期,一班上海和廣東工業家帶住資金和技術嚟香港重新建立事業,推動香港經濟開始發展,到七十年代香港製造業達到全盛時期。不過一九七九年內地改革開放,情況逆轉,輪到香港工業家北上設廠,利用內地嘅土地和人力資源拓展生產力。

我認識唔少香港工業家,建滔集團(148)主席張國榮(Paul)係我好佩服嘅一位。乘改革開放東風,二十出頭嘅佢喺八八年去深圳蓮塘建立集團第一間紙覆銅面板廠。經過幾十年奮鬥,由一間山寨廠,至今坐擁超過六十間工廠,成為年營業額幾百億嘅工業王國。

數下手指同張國榮相識廿幾年,亦見證集團一路發展。建滔一九九三年喺聯交所掛牌,立刻馬不停蹄南征北討;○四年收購依利安達壯大下游印刷綫路板業務;○八年分拆建滔積層板(1888)上市。集團日前筵開近四十席慶祝上市三十周年,唔少政商界名人捧場出席,如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滙豐銀行(5)主席王冬勝,以及同張兄相識五十年嘅劉鑾雄(大劉)等,當晚仲搵返上市保薦人(渣打亞洲)葉天賜嚟分享當年點滴,氣氛熱鬧兼溫情洋溢。

回顧創業辛酸史,台上嘅Paul憶述當年北上做開荒牛,冇水冇電,諗返起都一殼眼淚。由於當時綫路板嘅上游物料大多由台灣、日本同歐美進口,唔少化工原材料一到夏季就爭崩頭。為求提高生產自主性,集團逐步由銅箔、玻璃紗、玻璃纖維布、漂白木漿紙、環氧樹脂到其他化工材料一手包辦,到現在掌握關鍵技術,並佔盡垂直優勢,成為集團致勝之道。

當晚張兄話「傻嘅至做工業」,因為做廠好景時著重人力物力,不景時就考驗財力同毅力。學張兄話齋,做廠最緊要夠勤力,先可以帶領集團走過高山低谷。當晚大劉亦分享,張兄最令佢佩服嘅正正係佢非常勤力,所以當年如需要任何電子零件,打一個電話畀張國榮,就點都同你諗掂佢。好似當年大劉接到第一張風扇大單,但爭一樣零件好難搵,張兄最後都同佢撲到。

王冬勝亦憶述張兄嘅精力無人能及,多年前一晚佢同張兄參加晚宴,散場後張兄話要返公司,佢以為係返香港公司,原來張兄係上江門廠,仲話開車五、六個鐘就到,到達後剛好係朝早可以立刻開工。

建滔如今發展為全球最大覆銅面板生產商,以及全國化工產品龍頭供應商之一,更曾獲多項嘉許。能夠取得佳績,Paul感謝一班前綫員工夠齊心,同時印證「工字可出頭」。

昔日建滔每逢出業績,Paul都風雨不改到我節目接受訪問,但近年則逐漸由集團執行董事張家成(Eric)接手。年輕一代工業家買少見少,不過張氏二代勝在人才輩出,可望青出於藍勝於藍。如果話建滔係張國榮嘅人生標杆,家人無疑係佢支撐點。Paul基本上年中無休,畢生都為公司搏殺,在家時間少之又少,所以佢喺台上都不忘向太太表達謝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