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古籍《傷寒論》首先提到「瞑眩反應」的概念,文中說:「服藥而瞑眩,厥逆,腹中痛,若下利不止者,為欲解也」,意思是服藥後出現頭暈、手足冷、腹痛或腹瀉不止等症狀,表示藥正發揮到最佳作用,身體正在好轉。
所謂「瞑眩反應」,又稱好轉反應,指服藥或治療後原有症狀突然加重,但過了一段短時間,病情全面好轉。有病人跟我說過,曾因出疹服用某某中醫的藥後,出疹不減反增,問那些藥是否將體內的毒發出來?我意會到他想問的,那是否好轉反應。不過從我經驗看來,很多都不屬好轉反應,而是因服了不合適的藥。因好轉反應須符合一定條件,一,這情況大多發生在開始治療後不久;二,好轉反應持續時間不長,通常治療後數小時至幾天內出現;三,好轉反應過後,原有病症往往出現全面性改善,甚至消失;四,病人雖有局部不適,但精神狀態、體力及睡眠等情況常同步改善。
希望讀者明白,不要將好轉反應誤以為病情惡化而停止繼續服藥。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反應,務必告知你的中醫師,由其判斷是否為好轉,抑或須調整方藥。若自覺服藥或治療後,反應劇烈、持續時間過長(如超過三天以上),或伴有精神萎靡、高燒不退等全身症狀惡化,便應立即就醫。(待續)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