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妊娠 | 陳韻如

中醫對妊娠的理解,讓我們可以更深刻地體會懷孕過程中的艱辛。

按照「腎氣-天癸-沖任-胞宮軸」學說,女子腎氣充足,天癸成熟,沖任二脈氣血旺盛,兩精相合,即有機會胎孕。然而,即便成功懷孕,懷孕過程依然艱辛,其中腎、脾、肝的配合尤為重要。

腎主藏精和生殖,是先天之本,為胎孕提供基礎。先天體質虛弱、房事不節、勞逸過度、跌撲損傷皆可損傷腎氣。如果腎氣虧損,胎元就不穩固,容易導致胎動不安或滑胎等。

脾則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多思多慮、過度勞累、飲食失調皆可損傷脾氣。若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沖任不穩,氣血失養,可能引發胎漏、胎動不安和胎萎不長等。

肝主疏泄,並司血海,沖脈附於肝。孕期陰血下注沖任以養胎,若肝血虛弱,沖脈氣盛,易挾肝火上逆,可能出現妊娠惡阻、心煩、眩暈和癇證等症狀。

因此,在懷孕期間,氣血的升降平衡和五臟的氣血充足至關重要。妊娠病的治療原則為治病與安胎並重,中藥用藥以補腎益气,健脾和胃,疏肝清熱 ,固沖安胎為主。

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飽含着母親背後的愛護與努力,母親需要面對身體的變化、情緒的波動以及生活的各種壓力,因此,沒有任何一次妊娠是簡單的。祝各位母親節快樂!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