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在早期的一首兒歌已經寫〈食物真有益〉,鼓勵「揀飲擇食」或只是專注玩耍不肯進食的孩子,要「坐定定」食早午晚餐,更要選擇有益的食物,而不是好味卻無益的食物。
「食物真有益,飯麵生果蔬菜,我每天都愛,豆豆蛋蛋奶奶魚魚,我也都喜愛。肥油多無益,糖雪糕朱古力,全部應少食,減少煎煎炸炸糖糖,健康身體壯。」歌曲幫助家長小朋友選擇良好食物。
最近新上任美國衞生部部長小羅拔甘乃廸(前民主黨黨員,現已退黨)批評美國一直放縱食物飲品製造商,讓美國充斥垃圾食物,遺害大眾,特別兒童。美國政府常稱關心保障國民健康,那就應在疾病源頭着手,不應任由食物被加入大量糖油鹽甚至人造色素味道香料等食物添加劑,導致各種慢性疾病,例如:三高、糖尿病、心臟病、癌症、哮喘、敏感、抑鬱、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自閉症等等。雖然食物添加劑會增加食物吸引力,卻令人超量進食,以致超過一半國民肥胖!
筆者幾年前又作另一首歌,〈得舒食譜〉講到DASH DIET,提倡選取新鮮清淡食物。
〈得舒食譜〉歌詞:
「飲食有方法,你我輕鬆減壓,
選擇食物有方,
健康飲食應考究,
高纖高鈣高鉀,
減鹽減糖更減少煎炸,
新鮮水果菜蔬,有飲食新文化。
適中的份量最好,
運動加得舒的食譜,
你我一起有心有力,
共譜飲食新文化。
要有智慧,明白抉擇,
要有勇氣,改變習慣。
醫生幫我有心有力,
共譜飲食新文化!」
不錯,其實醫學界在上世紀已經一直做健康教育,醫生以現代科學為本作全人治療,預防疾病,治未病。
美國雖然投入大量金錢在醫療系統,但成效卻未如理想(香港連續多年榮獲全世界醫療效率最高地區,猶勝新加坡、歐美和日本,即使醫療費用不及他們高,但人均壽命全世界最高,初生嬰兒生存率最高,兒童及產婦死亡率低)。現在他們找到其中重要原因,希望能夠減少新世代慢性疾病,改善健康指數。
但過份強調金融、生活開支消費、生產力競賽、提升GDP,會否一再犧牲了健康?
總之美國政府覺醒了,看看行政指令和措施可否改革這根深蒂固又有眾多利益集團控制的食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