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冬天,人們都會感到冷意,所以應該在這個時節適當的進補一下。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冬季確實是進補的好時機,因為入冬以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故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在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進入冬季之後可能會引發不同的疾病,所以更應注重進補。冬季飲食應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方面可多偏向溫性或偏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只要注意適應氣候特點,順其自然,注意自我的保健,就能健康地度過冬季。
兩款補益湯水
以下介紹兩款補益湯水,適合冬季飲用;不過,讀者必須注意這兩款湯水都以補益為主,若體質燥熱、發熱、感冒時忌食。
杞精燉鵪鶉
材料:鵪鶉1隻、 枸杞子和黃精各30克、鹽精少許。
做法:將鵪鶉宰殺,去毛及內臟,洗淨,枸杞和黃精裝鵪鶉腹內,加水適量,文火燉酥,加鹽、味精適量調味即成。
功效:鵪鶉是良好的益智食品,含有豐富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有助於小兒發育、增進食慾、提高記憶力。腦力勞動者常食,能消除眩暈健忘症狀,能提高智力,有健腦養神之作用;枸杞子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抗疲勞、增強體力和智力;黃精能補脾潤肺、養陰生津、強化筋骨、益智強身。幾味同用更增加其滋補和益智作用。
總結:這款湯水有補脾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可治療小兒神疲乏力、難集中、夜尿頻,遺尿等問題。
黃芪燉烏雞
材料:黃芪50g,烏雞(竹絲雞)1,000g,蔥10g,薑2-3片。
做法:先將烏雞清洗乾淨,放入沸水鍋中汆水,撈出洗淨。將黃芪洗淨,放入烏雞腹中,放入沙鍋,加入雞清湯,放入料酒、鹽、蔥段、薑片,用小火燉至烏雞肉爛入味即可。
功效: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脾、肺經,有補肝腎、益氣血,健脾益氣的作用,可改善男子遺精、早洩問題。烏雞,性味甘、平,入肝腎經,有養陰益血的作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鈣、磷、鐵、核黃素、尼克酸等。
總結:這款湯水有補脾益氣、養陰益血的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白帶過多、月經痛、血虛頭暈等婦科疾病。
四款腳部保養
另外,冬季時腳部保養亦十分重要,諺語云:「寒從底下來。」又說:「寒從腳生。」可見兩足是冬季保健重點。
1. 熱水洗腳:熱水洗腳使腳溫暖,陽氣上升,暢通全身氣血,增強免疫功能,可防治外感風寒咳嗽。熱水洗腳,丹田溫暖,氣血充足,有利睡眠。
2. 按摩湧泉穴:洗好腳再用右手按摩左腳湧泉穴36次,換左手按摩右腳湧泉穴36次。湧泉穴通心連腎。按摩湧泉穴,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相交,水火並濟,陰陽平衡。人體陰陽協調,增強免疫功能,抗寒能力倍增。
3. 睡前全身拍打一遍:疏通全身經絡,氣血通暢,不僅有利於睡眠,也有利於抗寒。
4. 步行:讓兩足動起來,最好的方法是步行。步行又方便又有效,而且是全身運動。步行促進全身氣血通暢,增強免疫力,協調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達到平衡。步行是抗寒最好的健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