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 | 岑信棠

加工食品,尤其是超加工食品,對腸道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影響以及與大腸癌的關係越受關注。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添加劑、防腐劑和人工色素,這些成分導致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降低和腸道功能障礙,引發包括腸道炎症和代謝疾病。研究顯示,腸道炎症是大腸癌的促進因素之一。超加工食品含有大量不健康脂肪、纖維含量低,長期攝入過量可能導致肥胖、代謝異常等,這些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顯示,有三種細菌與大腸癌有密切關係,分別是具核梭桿菌、大腸桿菌的pks菌株和產腸毒素脆弱擬桿菌(ETBF)。這些細菌致癌的機制包括產生毒素直接破壞大腸黏膜細胞的DNA,或間接導致微生物組生態失調,進而加劇黏膜炎症。最新的研究顯示,進食超加工食品與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有關,尤其是帶有這三種細菌的大腸癌。 今年八月在《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發表了名為「與大腸癌風險相關的腸道微生物特徵相關的飲食模式」研究報告。研究團隊利用約五百名研究對象的糞便微生物組基因組對比他們的個人飲食習慣,建立「大腸癌微生物飲食評分」(CMDS),日常飲食中加工食品攝取量越高,膳食纖維的攝取量越低,CMDS的評分會越高。研究團隊也證實了CMDS飲食評分和大腸癌相關腸道微生物特徵的關聯。

然後,研究團隊詳細研究了CMDS與大腸癌風險之間的關聯,這項研究是基於二十六萬名衞生專業從業員在平均二十五年跟進期間所提供有關各種生活模式,包括飲食習慣的詳細資料。在跟進期間,確診三千八百五十四例大腸癌。研究團隊在這批患者大腸癌腫瘤組織中,分別發現具核梭桿菌、大腸桿菌的pks菌株和ETBF。研究團隊分析了CMDS與患上大腸癌,結果顯示較高的CMDS評分與大腸癌風險增加成正比(風險比1.25,風險增加四分一),與帶有具核梭桿菌、大腸桿菌的pk 菌株和ETBF的大腸癌風險增加的關聯更強,風險比分別為2.51、1.68、2.06。

人們喜歡超加工食品和加工食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工食品通常易於儲存和準備,能夠節省烹飪時間,加工食品經過調味和改良,使其味道更加美味,價格相宜並提供滿足感。對於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無法完全避免超加工食品,為了維護腸道健康和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建議盡量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取,選擇更多健康的飲食,如新鮮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食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