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醫生為病人選擇一線治療時,首要考慮的是能夠得到最好療效而帶來最少副作用。通過找出腫瘤的分子指標或基因突變來預計治療反應,有助決定最佳治案方案,如肺腺癌帶有可針對的EGFR、ALK、ROS1、BRAF、MET、RET等基因突變,針對這些基因突變的口服標靶藥將是治療首選;乳腺癌帶有雌激素ER受體或HER2受體,則分別有針對ER的荷爾蒙治療及針對HER2的標靶藥為治療首選。這些治療方案都能帶來良好而持久的療效,同時副作用相對少。惟近十多年對這些藥物及組合的使用先後次序則仍未有統一意見,病人身體狀況及能夠承受副作用的能力,也會影響治療方案的選擇。
當一線治療效果不彰、療效逐漸減弱、副作用太嚴重令病人無法承受,或治療期間有更好的新方案面世時,腫瘤科醫生會建議病人轉藥。這個轉藥的建議,可能會令病人以為正在接受的治療無效而對治療前景悲觀,影響心情。事實是,近代腫瘤科藥物治療方面成功研發出多種療效相若的藥物或治療組合,因此二線治療未必比一線治療差。
因為有着有效的第二線治療選擇,監控腫瘤對治療的反應亦來得重要,一旦發現病人腫瘤對治療反應轉弱,便應考慮轉藥,以免因腫瘤惡化導致身體狀況變差而無法承受二線治療。治療期間的監控,醫生都會透過身體檢查量度腫瘤大小變化,檢測癌指標、及定期進行掃描,用以對比基數,盡早發現腫瘤開始惡化而對治療作出調整。
林伯兩年前確診腎癌,當時出現血尿,掃描顯示右腎腫塊,伴隨主動脈旁多處淋巴結轉移及肺轉移。泌尿科醫生和腫瘤科醫生建議林伯進行腎切除術,因為這樣方可解決血尿失血,同時獲得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學診斷和基因檢測,並且切除主要腫瘤可能會引發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已擴散的癌細胞。手術後,病理檢測證實腫瘤為腎癌,腫瘤科醫生向林伯解釋,治療選擇有PD-1免疫治療,或使用多激酶抑制劑的標靶治療,或合併PD-1免疫治療和多激酶抑制劑的組合。考慮到林伯的年齡,第一線治療應該是PD-1免疫治療,因為它通常副作用較少。開始治療十周後,影像顯示肺轉移和淋巴轉移都出現輕微惡化。腫瘤科醫生向林伯解釋,建議他轉用合併PD-1免疫治療和多激酶抑制劑的治療組合,因為這兩類藥物有協同作用,但多激酶抑制劑有頗多常見副作用(包括手板腳板發炎、輕微腹瀉、高血壓)。聽到要轉藥,林伯很擔心,腫瘤科醫生安慰他,指出合併治療比單藥更加有效,開始時不建議合併治療,因為腫瘤科醫生希望避免給林伯帶來副作用。林伯心情安頓下來,開始合併治療,手板腳板的炎症和腹瀉都比較輕微。八周後,掃描顯示林伯的腫瘤已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