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 流感咳嗽 | 鍾啟福

近日流感病毒、腺感毒肆虐,我們要對上呼吸道感染有充足認識,做好應對措施加以防範。現代醫學認為,感染性肺炎是呼吸道的疾病,致病源多數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肺部出現發炎的症狀,主要是肺泡受到破壞。常見症狀包括:咳嗽、胸痛、發熱、有痰、氣促,甚則出現呼吸困難。

中醫典籍早有「肺炎」一詞,見於《麻科活人全書》,是內科、兒科常見疾病,又名肺閉喘咳,常以咳嗽、發熱、痰多、喘促等為特徵。古代與現代所說的肺炎尚不一致,我們多循「咳嗽」、「喘病」方向治療。面對感染疾病,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堵截源頭,減少病毒傳播,並要勤洗手消毒,戴口罩。作息要有序,不要勞累,保持足夠體力,多喝水,使身體抵抗力充足。如果出現發燒及外感症狀,要及早找醫生治療,所有外感疾病初起時候,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大部分消毒劑可有效消滅病毒,所以我們要勤洗手消毒,有助減少病毒傳播。抵抗力低的人群,例如:老人家及長期病患者,較容易受感染,病毒潛伏期一般為2至7天,以發熱、乏力、咳嗽為主要表現,亦可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可以無肺炎表現;而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中醫診治外感熱病的理論,主要有「傷寒學說」和「溫病學說」,都能指導臨床。中藥對於治療及預防外感病都很有療效,中醫以個體化辨證治療為主,配合「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等理論遣方用藥。常用處方為「麻杏石甘湯」來治療肺熱咳嗽,亦可能因個體差異,病情的程度不同而進行加減。許多研究已表明中藥有抵抗病毒的良好作用。

小兒有「肺常不足」這個生理特點,意思即是較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尤其是肺臟虛弱的小童,由於抵抗力較弱,轉季容易病倒。瀉白散是《小兒藥證直訣》治療小兒肺盛氣急、喘嗽的良方。瀉白散力量平和,既能清瀉肺熱,又有保護胃氣之功,針對小兒稚陰未長的體質特點,達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病毒可由口、鼻而入,最常見進入的部位就是肺部,其次就是腸胃。當病毒入侵消化道的時候,便會出現胃痛、腹痛、噁心、嘔吐、腹瀉、腹脹、胃口差、舌苔厚白膩等情況,表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之邪仍然存在。這個時候需要外散風寒,內化濕濁,兼以理氣和中,常用的中藥就是「藿香正氣散」。

大眾要時刻做好防疫措施,預防病毒的傳播。要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同時要戒食生冷、粘滯難消化的食物,保持足夠休息,使「正氣」及早復元。另外,多曬太陽,配合適當運動,亦是提升抵抗力的良好方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