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於氣

要說各個中醫理論中,我們最能切身感受到其異常狀態的應當是氣。很多新冠的康復者就能體會氣虛的狀態,動不動就神疲、氣喘,這樣的狀態在告訴我們身體抵抗力低下,不少人這樣就感冒了。

中醫看重氣的狀態,不僅僅在於氣的強弱,更多是它的流通性、流動的方向。以痛症為例,最常說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由於各種損傷導致氣循行的經絡通道受損,局部氣血瘀積堵塞,從而出現脹痛。又說胃氣失常的表現,中醫認為胃氣以降為順,不降而積的時候就會胃脹,不降而反升的時候就會嘔吐,上逆動膈就會打呃。氣雖然難以用實驗室指標找出、估量,但從各種身體表現卻又提醒我們氣的存在。

情緒其實可以控制氣,黃帝內經有云: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不愉快的時候說自己肝鬱、心胸悶悶不適,憤怒的時候又會感覺頭暈、血壓上升等。很多人覺得中醫包治百病,但情志上的鬱結卻只能透過自己轉變思維,否則即便醫師開出多驚世駭俗的處方,亦只是事倍功半、病症反覆發作。因此中醫除了勸病人多休息、避風寒、多運動外,更強調精神情緒要保持平靜恬淡,這樣就能免除極多的致病因素,更能使治療有最佳效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