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皆要祛濕 | 陳嘉榮

最近不少人因為風濕痛發作、濕重不適而求診。很多病人不明白為何已經戒食生冷油膩,仍「唔知邊度惹啲濕返嚟」。其實「濕」不一定因為生活習慣不良而生,居住環境是其中引致濕邪的一大因素。香港位於南方而近海,四季皆有濕氣,可見未來已經不僅是在春夏需要祛濕,連秋冬亦需防範濕邪。

經常說「五勞七傷」,其中一傷就是「久坐濕地傷腎」,而中醫認為「腎主筋骨」,因此濕重的其中一個最明顯的表現是全身關節不適、重着無力、甚至疼痛。濕邪又容易影響脾胃運作,導致脾胃消化和產生氣血的功能下降,所以如果又兼有消化不良、胃口不佳、經常飽滯、昏昏欲睡、頭重、全身浮腫、大便不成形、舌苔厚等等表現,那很大機會就是惹上濕邪了。

筆者聽過不少人就診時表示飲用祛濕湯水時很舒服,但過幾天又覺得處於濕重的狀態。中醫認為濕邪性黏滯難除,而脾胃又是負責水液代謝的重要臟腑之一,因此在祛濕時亦應配合顧護脾胃,適當地在祛濕料中加入補氣之品可以令脾胃發揮祛濕功能,就不怕濕邪去而又返。選用補氣湯料時不妨考慮有「南芪」之稱的五指毛桃,它不止跟黃芪一樣有補氣的功效,更有行氣、健脾、化濕、舒筋活絡的作用,最適宜在香港這種反覆潮濕的地方作為日常保健使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