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貝事件」在餐飲界炸了圈,且愈演愈烈,討論的是預製菜的規管,現在有媒體報道相關部門就預製菜定義將展開公眾諮詢,相信很快便有措施要求食店如實匯報經營。
其實餐飲業的成本貴就貴在現場製作的人力資源,這種中國人對飲食的態度由古至今備受推崇。很多食店講《粗材精做》,精做的成本有時更超越食材中的精材。
預製菜並不是新事物,很早就有,在香港近廿多年很是盛行,隨着餐飲業的人力資源流失,薪資不斷上漲,但生意卻未能跟上,預製餸菜、點心令經營者大大降低成本,低價銷售促成對市場的佔有率,若在製作過程、儲存、運送等未能妥善管理,食物的品質和安全風險就會增加。
我覺得香港近年的餐飲業又轉回「自家製作」,這裏自家的意思是在店面現點現做,不再用中央廚房方式將食材預先做好,這樣雖然把成本拉高,但卻符合食客的追求,能夠留住客人才有生意做,就是大道理。
臨近中秋,潮汕人有一個受歡迎的食品:鴨脯,也叫煙熏鴨。此菜由清代相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用料為肥嫩活鴨,先劏洗乾淨,再將鴨身壓成豎琴形狀,用竹片撐開胸腹,瀝乾水分,以川椒、八角、桂枝、大茴香、小茴香、陳皮、牙硝、紅糖、食鹽混合而成的醬料,與鴨一同放入滷缸醃製,要醃兩天才夠入味。
醃製後風乾或曬乾,再放進熏籠內,籠下置炭爐,爐上加甘蔗渣,再覆蓋濕甘蔗皮,先旺火後文火,經三小時左右熏烤便大功告成。
製成的鴨脯表面色澤棗紅,骨甘酥脆,肉質肥而不膩,柔嫩可口,氣味香醇。食用時配上潮汕特有三滲醬,味道更加突出。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