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CC(陳總)大哥之約,大家相聚於中環的「中國會」,這個位於中國銀行大廈的城中頂級會所,開業三十多年,往來多為權貴商賈及專業人士。
甫進門你會覺得到了一個藝術品展覽館,而非用餐之地,三十年代老上海的設計風格,雖經年月,但感覺也給人非常「正」的味道。墻上、地上、枱上的字畫古董及現代藝術品據聞價值四億之多,試問坊間如此奢華之食肆有幾何?
分享當晚之菜品:紅酒糟河蝦仁,淡水河蝦的爽脆加上紅糟的濃香搭配得宜。江太史的戈渣這裏做得不錯。中國會的燒臘聞名,皆因有人稱「叉燒文」的文哥坐鎮,蟹粉乳豬鍋巴不是主角,菜單不見的另一碟乳豬皮才是戲碼,文哥話「脆皮周有化皮難求」,除此之外叉燒和明爐燒鵝也是全港第二之作,至於第一在哪?還是那一句「在找」。
接着的南瓜茸香蒜蒸帶子、味菜酸白瓜炒火腩、鎮江銀雪魚、干煸香辣牛肉、豬油渣椰菜苗,都各具特色可囗。
整晚我最喜歡是「鳳眼果三杯雞」,雞球是佐料,鳳眼果才是主角,這個陌生的食材口感如栗子與白果的混合體般特別。鳳眼果又稱為「蘋婆」、「七姐果」,七八月時蘋婆樹成熟的朱紅色果莢會自動裂開,果莢斜裂、透出裏頭的黑色果實,狀似鳳眼,因而得名。鳳眼果也可烤、燉湯或做成甜食。
CC跟大廚光哥說:「你太細心了,把鳳眼果皮剝掉,若連果皮口感更加特別。」大廚聽後,馬上做了一道連皮的椒鹽鳳眼果,非常出彩。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