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長洲走往東灣沙灘,即使盡量放慢腳步,也不消十分鐘腳程,「啞鈴島」兩面的灣畔,是截然不同的風景。西面是漁船的避風塘和來回中環的渡輪碼頭,以及往還梅窩、坪洲、芝麻灣橫水渡靠泊處,船來船往,人流如鯽;東面是碧海長灘,也就是孕育滑浪風帆金牌得主李麗珊的地方,星期一至五格外寧靜,其實是閒人消閒的好去處。
不過,每逢假日或如太平清醮的醮期,小小的長洲插針不下,消閒是妄想,趁熱鬧倒是高興。究竟人多是好事還是壞事,要看從那個角度去看。做遊人生意的假日做到唔停手,平日卻十分閉翳。
話說早前一個平日中午來到長洲,本想到東灣灘畔望海的小食亭飲杯啤酒,吃炸魚薯條,怎料位置最佳的兩家都沒有營業,唯有打退堂鼓折返島內的小街。忽見路邊有賣茶果飲料的小店,於是歇一歇腳,與友人買了雞屎藤、鹹茶果和缽仔糕,我加一碗豆腐花。店家說豆腐花只有熱的沒有凍,反正早春時節,天氣還有點涼,加上始終覺得豆腐花是熱的好吃,正合我心水。
茶果糕點看上去沒異樣,但吃下去沒半點客家風味,難言是後生一代的手藝,抑或馬虎得很的山寨貨,在蒸籠之內不知待了多久,但還遠不及豆腐花之差!那碗豆腐花捧來時仍保存一份溫熱,一大塊覆蓋在碗內並沒有碎片化(圖),看起來沒有問題,可是吃一口便發覺完全不對勁。
已不計較有沒有豆味,而是從未嚐過表面滑溜,吃落嚡口的豆腐花。平生吃過賣相最難看的豆腐花,是四十多年前遊歷貴州省貴陽市,在街市豆腐店吃熱辣辣新鮮做好的豆腐腦。天啊,店家捧來所謂豆腐花並非一大片一大片的,而是一大塊如不規則的石頭,直情吃得出有豆腐渣,口感很差,但卻是平生吃過最有豆香的豆腐花,一世難忘。
說回長洲這碗豆腐花,內涵似是煮熟過晒龍的豆腐花,跟「滑」扯不上關係。究竟是不是因遊客少,貨不流轉,隔了幾夜的豆腐花在微波爐或焗爐中翻熱所致?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