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壓壓的一堆遊客,靜靜地擠在小小的一個和室。窗前有四張黑到反光的木漆桌子,抹得乾乾淨淨。空氣中只有「咔嚓咔嚓」的快門聲音。每個人都聚精會神,雙手掌握手機,也有一兩個發燒友手執大炮的專業相機,不約而同.每人的雙手都伸到最長,放在木枱上,不停調校角度,不停按下快門。和室內的暗黑形成強烈對比,窗外是京都名片一樣的秋色滿園,流光溢彩。上帝的調色盤七彩繽紛,偏偏沒有黑色和灰色。
遊客不停拍拍拍。
我帶隊的京都楓葉團中,一半團友都有加拿大護照,因為他們在年輕時經歷了九七前的移民潮。不止一次有人曾經同我講,加拿大的楓葉不是更加多嗎,為甚麼要來京都看楓葉?
因為加拿大的楓葉,少了光線的過濾!我曾經去過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看秋天的楓葉,滿山遍野的秋色的確壯觀,艷陽之下大剌剌的,但是就像是美女沒有穿衣服一樣,少了遐想的空間。
加拿大的楓葉是不加修飾、豪邁奔放的大自然,京都的楓則是人工過濾、精雕細琢的人類文明。
琉璃光院的秋色。
人類美學的建築,都是為了過濾光線,這是安藤忠雄教我的道理。
京都之楓,最佳的觀賞位置,並非在戶外,而是在室內。日式建築的巧妙,像藝伎的和服,遮住了大部分自然的春光,以及戶外的秋色,但就是令人更加神往,更加文明。因為自然美已經升華成為人類才懂的藝術美。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