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粉、河粉、豬腸粉、皺皮腸粉,可算同一類食物,只不過是以不同形態出現,所以這天在信興廚藝中心參加Jacky Yu的烹飪班,示範做「花雕雞油酒釀蒸花蟹配陳村粉」(見圖),多口向身邊友人說換上豬腸粉也可以,或者配有蝦米和蔥的腸粉,會有另一番風味。實情並非我的創見,坊間有食肆做豉油排骨或咖喱蝦,也用腸粉墊底。
總覺得陳村粉同河粉較肥膩,事關它們若不每一層都搽滿油,當堆疊在一起存放時很容易會黐成一大塊,分不開一幅幅或一條條,而烹調時又恐它黐鑊,當然又要落較多的油,遇上冇心機或技藝不精的廚子做乾炒牛河,往往吃得人一口油。
有些人吃有「菲林」之稱的芝麻卷,愛把它捲開成一幅布才吃,實屬貪玩,但沒有人如此吃腸粉。腸粉是捲成一條,咬起來有口感,聚合的米香比陳村粉和河粉較濃,只不過很多人都喜歡落大量甜豉油、甜醬、辣醬和芝麻,將米香幾近蓋過。近年坊間多了製法簡易的皺皮腸粉,製好後的狀態有點近似陳村粉,但沒有人拿來炒或配合其他食材翻蒸。
還記得有一次在鴨脷洲一家菜館吃過豉椒炒鮮魷配腸粉,鮮魷本來已鮮味十足,加上豉椒炒過相當惹味,腸粉理應盡得其味,但吃了幾件都覺得味道不是流於表面,而是留在表面,腸粉中心的兩三層,根本沒有豉椒鮮魷味。
八卦無聊仔細看和研究,推想可能是每段腸粉切得太長,有些竟超逾兩吋長,由於豉椒汁不多,且豉椒鮮魷炒好後堆放在腸粉上,醬汁只留在腸粉表面,無緣「入味」。於是提議下次再吃此道菜,請廚子將腸粉切成約一吋的短段,讓醬汁有更大機會從切面滲入腸粉的各層。後來再到那食肆開餐,廚師應此要求照做,果然入味三分。
這天跟Jacky Yu學整「花雕雞油酒釀蒸花蟹配陳村粉」,將此竅妙告知友人,若換上腸粉時,緊記切成短段。烹調的章法,須因應食材的特性行事。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