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很多人離開了︱夏雪

那時候的呂爵安,總像是站在大家身後半步的那個人。不搶、不吵、不急著出頭,卻總能在該出現的時候補位。像是一塊穩定的磚,不耀眼,卻讓牆站得更穩。

直到有一天,他坐在舞台中央,彈著鋼琴,唱著自己寫的歌。我第一次發現,原來他不是不發光—而是選擇在準備好之後,再讓你看到他的真誠。

在香港的演藝圈,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那樣,在紅了以後,還願意繼續進步。他從不靠標籤活着,也不急著證明自己是甚麼。但他一直都在學—學戲、學琴、學著用更成熟的方式說故事。

他素顏開直播,只為讓粉絲看看自己練琴的過程;他一部接一部地演戲,即使演技還在路上,也從沒懈怠過;他不聲張地創作,從〈E先生〉到〈你應該是這世界上最懂我的人啊?〉,一次比一次,更貼近他的心。

直到2024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緋聞,把許多掌聲推遠了。他掉了粉絲,熱度下滑,有人開始懷疑他的價值。但他沒有急著解釋,也沒有反擊。他只是繼續拍戲、練琴、寫歌,像甚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回到自己的起點。不是因為他不在乎,而是他選擇用沉默回應喧嘩。

他不強調無辜,也不試圖取悅。他只是把時間花在該花的地方—在作品裡繼續交代自己。

2025年,他寫下那首國語創作歌,〈你應該是這世界上最懂我的人啊?〉沒人知道他在對誰說,也許是在對自己說:「謝謝你還願意相信我。」

有人說,他還不是靠熱度維持關注。可是什麼是熱度?是三天的風波,還是三年的努力?他不否認自己也曾站在風口,但他更在意—風過之後,自己還能留下什麼。

不是每個人都能撐得住失望後的靜默,但他撐住了,還選擇為「留下來的人」繼續努力。

這樣的堅持,我懂。不是因為我是他粉絲,也不是因為我總是站在台下仰望誰,而是因為—我也曾是那個「沒人看見,卻還是留在原地努力的人」。

那段時間,我寫了很多字,卻幾乎沒有人回應;也曾經熬過每個凌晨,懷疑自己的聲音還值不值得被聽見。但我沒有離開。我沒有放棄創作,也沒有放棄相信—那些話語,終究會抵達誰的心裡。

所以,當我看見他在風聲裡,仍靜靜坐在鋼琴前,唱出自己寫的歌,我明白,那不是因為他沒事,而是因為他不願放棄。

他不是沒動搖過,但他選擇留下了。這樣的人,不值得被誤解。這樣的努力,值得一次好好被看見的機會。

不是沒有人離開,而是他,沒有離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