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與歷史:奧斯瓦多 ‧ 維加斯個展「鏡內清音」│林靖風

曾經遇上一位喜愛研究歷史的人,他總是可以說出某年在某國家發生過的林靖風大事,把每一幅畫作的創作年份都連結到當時社會上的動盪。然而在談及藝術家當時的心理糾結的時候,他也就展現出納悶的表情。有一次問及他都愛看甚麼書藉,他形容自己從來都不會看小說和神話類型的,因為它們不是真實的:「若不是真實發生過的,看來也沒有作用。」歷史書中所記載的史實,從來都由勝利的一方所寫下,人們可以盡量客觀地記錄,但還是無法完全擺脫擁有自身觀點的枷鎖。然而小說或許才是最為真實的,其中的情節都是在作者的腦海中真正發生過的。 

季豐軒畫廊帶來委內瑞拉現代藝術家奧斯瓦多 ‧ 維加斯(Oswaldo Vigas)的個展「鏡內清音」,重點展現糅合了前哥倫布與古非洲圖騰的標誌性「女巫」(Bruja)人像作品,以多變的女性形象為創作靈感,喚醒對於當代文化社會的關注。

旅居巴黎十二年的維加斯,於1964年回歸委內瑞拉,並在1967年帶來了作品《生機盎然》,斑駁的色塊與帶有速度感的線條,讓畫中的女巫融入於背景之中。維加斯所創作的人物在1993年開始產生了變化,其中的形象及背景簡化為最原始的狀態,如《騎士精神(二)》及《舞者(二)》,流露著童趣和純粹的氣氛。維加斯曾言:「我相信現世波譎雲詭,即使政治標榜務實,其實已經是超乎現實。美洲的魔幻神話世界較諸大都會的日常生活,似乎更沒有那麼虛渺。」現今社會充斥着大量的數據和不同版本的事實,當每一個行為都留下無法磨滅的痕跡的時候,我們就難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幻想。

從前的人無法易於得知真相,所以他們的幻想讓自己在心靈上得到慰藉。或許現在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神話,虛構的情節填補了正在崩潰的社會。若是直率地反映了現實,為甚麼人們還需要藝術?藝術家為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覆蓋上一層交織着線條與色彩的薄紗——作品是一件事情的形容詞。

奧斯瓦多 ‧ 維加斯作品《生機盎然》,1967年,油彩布本。圖片來源:季豐軒畫廊及Oswaldo Vigas Foundation。

奧斯瓦多 ‧ 維加斯作品《舞者(二)》,2008年,油彩布本。圖片來源:季豐軒畫廊及Oswaldo Vigas Foundation。

奧斯瓦多 ‧ 維加斯作品《熱帶勇士》,1976年,油彩布本。圖片來源:季豐軒畫廊及Oswaldo Vigas Foundation。

奧斯瓦多 ‧ 維加斯作品《月神》,1987年,銅雕。圖片來源:季豐軒畫廊及Oswaldo Vigas Foundation。

奧斯瓦多 ‧ 維加斯作品《小巫女的肖像(十一)》,1981年,泥釉釉面白瓷碟。圖片來源:季豐軒畫廊及Oswaldo Vigas Foundation。

奧斯瓦多 ‧ 維加斯作品《騎士精神(二)》,1995年,油彩布本。圖片來源:季豐軒畫廊及Oswaldo Vigas Foundation。

奧斯瓦多 ‧ 維加斯個展「鏡內清音」。圖片來源:季豐軒畫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