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伴,還是絆?︱夏雪

童話總是戛然而止在「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故事不是這樣的。結婚不是終點,而是漫長旅程的起點,是從「相愛」到「相處」,從「承諾」到「忍耐」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充滿了荒謬、妥協、無奈,有時候還伴隨著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童話故事下集》的女主角(柯佳嬿飾)曾經以為,愛情足以克服一切。畢竟,她的丈夫(劉以豪飾)帥氣溫柔,愛她、哄她、關心她的情緒,還會主動道歉、怕她生氣。這樣的男人,幾乎已經超越現實,直逼浪漫小說的標準。

可惜,現實生活不靠劇本推進,而靠柴米油鹽、婆媳關係、房租房貸、未來規劃的重重壓力。當她試圖帶著丈夫搬出婆家、建立屬於兩個人的空間時,才驚覺——這段婚姻裡,愛情只是表象,而現實才是核心。

在婚姻中,一個極具象徵性的議題就是「家」。對女主角來說,買房子代表擁有自己的空間,是擺脫婆媳關係、建立獨立生活的重要一步。但對男主角來說,住在家裡有媽媽照顧,沒有房貸壓力,何必自討苦吃?

她希望有一個獨立的家,丈夫卻總是「可是、可是、可是」。「這間公設比太高!」、「這間太舊,裝修要花很多錢!」、「這間太遠,通勤30分鐘太久!」無論女主角提出多少方案,男主角總有理由拒絕,最後發現,原來對方早把買房的頭期款借給親戚。

這場關於「家」的戰爭,其實是一場關於「責任」與「成長」的對決——有些人天生抗拒長大,因為長大意味著要承擔,而承擔,意味著再也無法回到童話般的單純。

這部劇最讓人深思的,是婚姻的本質。人們結婚,是為了找伴,還是不知不覺被關係羈絆?當白馬王子卸下光環,他或許不再是理想的對象,而是現實生活中有著缺點與惰性的普通男人。渣男的套路、婆媳的糾葛、經濟的壓力,這些細節讓婚姻從夢幻回歸現實。

劇中有一幕深刻地展現了母愛的複雜——當婆婆得知不孕的並非媳婦,而是自己兒子時,第一反應是自責。「他從小身體不好,我帶他看醫生看到怕,本來不會煮飯的我,開始學做菜。我一定是哪裡做錯了。」這是母愛最深沉的部分——兒子身體出現問題,會首先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而媳婦的回答則充滿智慧與幽默:「媽,你一定是什麼地方做對了,他才能現在躺在地板上睡覺還能打呼。」

這句話,化解了母親的愧疚,也解釋了許多婚姻的矛盾。家庭的愛,從來不是黑白分明的對錯,而是夾雜著疼惜、責任、依戀與無法放手的糾纏。

這部劇最經典的畫面,是男女主角在騎腳踏車,來到一條岔路。這正是婚姻的縮影——每個人都以為愛情是直線前進,但事實上,它充滿了選擇與分歧,每一次的決定,都影響著未來的方向。

婚姻,不是永遠甜蜜,也不是永遠痛苦,而是在「今天覺得對方很煩,明天又覺得沒那麼煩」之間擺盪。

我們總以為愛能克服一切,但真正的問題是——當愛不足以解決困難時,還有什麼能讓我們繼續走下去?

這部劇告訴我們,婚姻不是童話,而是一場需要不斷調整步伐的長跑。在這條路上,沒有「完美的伴侶」,只有願不願意一起前行的人。童話故事的上集,是夢想;而下集,才是真正的人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