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另一種語言,就是擁有第二個靈魂。」十七世紀有歐洲之父稱號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如是說。這句話精準地描述了語言與思維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的母語是粵語,從小學習普通話、英語和法語,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不同語言如何啟發不同的思維模式。適逢三月法語節,讓我們在研習法語的同時,也看一看語言對思維的影響。如同許多羅曼語系語言一樣,法語中的每個名詞都有性別屬性。例如,「太陽」是陽性的「le soleil」,而「月亮」是陰性的「la lune」。這種性別的分配並非基於實際的生物性別,而是語言習慣,影響着法語使用者的思維,將陽性與力量聯繫起來,將陰性與柔和、被動性聯繫起來。
正因為語言有性別之分,除了法國之外,有其他國家的國民,都會對男性和女性特質產生根深蒂固的印象。像愛沙尼亞和芬蘭這些沒有性別的語言國家,在性別平等方面表現突出,似乎語言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在亞洲,日本雖然沒有文法性別,但仍有區分男女用語習慣,其性別平等表現在政治層面和工作晉升方面仍然落後,相信日本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日本人的思考方式。
此外,法語中的數字表達需要進行計算,例如「八十」在法語中是「quatre-vingts」,即「四個二十」,這種表達方式要求說話者在心中進行邏輯推理。與此同時,法國的小學生在學習量度時,法語中會接觸到如公引、公丈等更細緻的單位,注重知識的深度,這些法語都影響法國人的思維方式。
根據一項研究,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是中文,法國人對這研究的結果相信是非常認同的,法語中的詞彙,如「C'est du Chinois」(這簡直是中文!)和「casse-tête chinois」(中國式難題)都是指中國語文難以學習和理解,可見一斑。由於中國人可以駕馭如此困難的語言,或者這可以解釋中國人的思維十分全面,十分深入,可以探索很深奧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可以輕鬆流利地使用中文,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語言不僅是溝通的橋樑,更是思維的塑造者。手握另一種語言,如同多一個靈魂,多一個思維,查理曼大帝此言,不無道理。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曾說過:「掌握另一種語言,就是擁有第二個靈魂。」
法語中,「太陽」是陽性的「le soleil」,而「月亮」是陰性的「la lune」。
法語圈同樂節2025在3月2日至29日舉行。
法國在全球以至香港都努力推廣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