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大館「布魯斯.瑙曼」 │ 林靖風

「嗯、呀、喔、咦」我們總是這樣回應着別人,彷彿生來就認為自己擁有義務應答對方。習慣一種即時反應,但只有告白和懺悔的時候是無法立刻作出回應的。尷尬的空氣在半空中迴盪,然後雙目交投的一刻凝結。大館帶來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瑙曼的個人展覽,在其中展示一系列從攝影到表演、雕塑到錄像的作品。

展覽分為一樓及三樓的展區,前者主要展出雕塑、裝置及以語言為主題的錄像作品,後者展出瑙曼最為著名的錄像系列《對立式平衡研究》。回想起在大學修讀當代藝術,首次接觸到行為藝術的作品就是屬於瑙曼的《圍着一個廣場周圍誇張地走》;他在工作室的平地貼上內外正方形圖案的膠帶,然後赤足誇張而緩慢地擺動着身軀,跟隨着地上的線條移動—彷彿在驗證一個人會在平地跌倒的原因。瑙曼大部分作品都呈現一種重複性,彷彿也回應荒誕派劇作家薩繆爾.貝克特的作品《等待果陀》中的虛無主題。觀賞者再接觸瑙曼的作品時,或許會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為甚麼?」人們總是擁有想要尋求真相的好奇心,但是我們或許也可以反問自己:「為甚麼不可?」

瑙曼深受語言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影響,在自身作品如《謝謝你》(1992)、《原材料》(2004)及《小丑酷刑(我很抱歉與不、不、不)》(1987)中,呈現語言的荒謬性。維根斯坦在著作《邏輯哲學論叢》論述:「對於不可以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緘默。」溝通從來就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而言語從來都是用來詮釋與揣測。我們希望「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或許可以讓世界正常一點。但活着存在着溫度的,我們的「是」總是留存着三成的「不是」。戀人之間不再細訴着絮語,信箱內再不見情書,只是囤積了一堆理性的宣傳單張。言語的浪漫與曖昧是現代都會所忽略的,沒有了告白的過程讓我們活在現實之中。

大館「布魯斯.瑙曼」

由卡洛斯.巴薩爾多(費城藝術博物館)、卡羅琳.布爾喬亞(巴黎皮諾收藏)、皮力博士(大館當代美術館)

策劃日期:即日至8月18日

時間:上午11時-晚上7時(星期二至星期日)

地點:大館賽馬會藝方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

(請上網看購票詳情)

布魯斯.瑙曼作品《南美之圈》(1981年)。

布魯斯.瑙曼作品《動物金字塔》(1989年)。

布魯斯.瑙曼作品《對立式平衡研究,一至七(一、二)》(2015/2016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