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孃孃》到《雄獅少年》 半世紀香港音樂劇 │ 譚紀豪

同一個周末,看了紀錄片《白孃孃:一朵遲桂花》和香港藝術節首演的《雄獅少年》粵語版,香港音樂劇的前世和今生,只差50年。 

早在1972年,潘迪華自資製作香港第一部華語音樂劇《白孃孃》,她與台灣的鮑立主演,森森和喬宏演小青和法海,顧嘉煇作曲,黃霑和莊奴等填詞,盧景文導演,唐書琨(上官大為)設計服裝,台前幕後一時無兩,可惜口碑和票房均失利。兩年後她把製作從樂宮戲院搬到利舞台,依然未如理想。就這樣50年過去了,此劇未再正式重演過。

拍攝《白孃孃:一朵遲桂花》的重要契機,來自資深監製蔡和平無意中找到一盤發霉錄影帶,裏面是電視台製作的《白孃孃》精華片段。當時潘迪華想拍一條宣傳短片,由她以英語介紹此劇,爭取海外公演機會。結果未能如願,卻因此留下了錄影資料,讓我等後輩有機會一睹這部里程碑式劇作的精萃。畢竟是半世紀前的製作,不難看出有時代感的審美,但又不得不佩服潘迪華大膽融合傳統與前衛,東方和西洋。

李小龍看完《白孃孃》對她說,「香港人還未準備好,你至少超前了15年。」剛好在15年之後,潘光沛製作的《黃金屋》在藝穗會開演,算是結了香港原創音樂劇第一個果實。顧嘉煇說《白孃孃》是潘迪華心中的雷峰塔,不擅辭令的作曲家竟說得一針見血;佛塔鎮住了白素貞,卻又給她立了豐碑。白娘子為愛一往無前,默感每代音樂劇製作人,香港首部粵語音樂劇,是1982年羅文製作的《白蛇傳》,之後又有黃凱芹的《白蛇青蛇》,以及高世章與演戲家族合作的《白蛇新傳》。

高世章是近年最活躍的音樂劇作曲家,新作改編自中國動畫片《雄獅少年》,更有國語和粵語兩個版本。嚴格來說,這部音樂劇不算本地製作,出品方和製作方都是內地單位,但主創成員則以本土創作人為主,高世章之外還有詞人岑偉宗和編劇張飛帆,同一組合創作的《大狀王》叫好叫座,更於去年舞台劇獎奪得10獎。

香港音樂劇發展的最大阻力是預算,投資大風險更大,與內地單位合作擴大市場也許是條出路。香港歷來最賣座的音樂劇是《雪狼湖》,也有國語版在各地演出。此劇作曲人Dick Lee在新加坡寫了超過30年英語音樂劇,卻難覓得海外演出機會;香港先做好華語市場,或許更有可為。

香港音樂劇今年52歲,正當盛年。

紀錄片《白孃孃:一朵遲桂花》海報 ©️Artcanteen

香港第一部華語音樂劇《白孃孃》劇照 ©️Artcanteen

《白蛇傳》角色許仙、白素貞,小青。

高世章是近年最活躍的音樂劇作曲家,新作改編自中國動畫片《雄獅少年》。

中國動畫片《雄獅少年》海報

香港歷來最賣座的音樂劇是《雪狼湖》

更多文章